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放射介入治疗吹响了新时代医疗进程的号角,在科技不断精进的情况下,放射介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在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医学影像与临床实践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病患带来了疾病治疗的福音,力求全面覆盖当下医疗环境,而放射介入治疗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时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于基层医院而言则需要开展独特的放射介入工作,以支持该项新兴技术的运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前基层医疗的实际环境分析,总结放射介入工作于基层医院的具体路径,为该领域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放射介入 基层医院 临床医学 路径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放射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来本院进行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放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护理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无腹痛、肢体酸痛出现,出现低热1例、阴道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腹痛5、低热2例、阴道出血3例、肢体酸痛4例,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子宫肌瘤放射介入治疗加入护理治疗,可以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放射介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肝癌晚期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介入手术及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并验证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癌晚期患者进行研究,并运用奇偶数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均分两组(研究组,常规组),选其中的40例为研究组,对应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余下40例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并应用常规护理,同时作为常规组,后续对最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护理后各项数据均显优(P < 0.05),说明有意义。结论:肝癌晚期患者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适合广泛推广。

  • 标签: 晚期肝癌 放射介入治疗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介入放射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10-2019.10 月 内收治的 60 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30 例,使用常规肿瘤治疗方法)和观察组( 30 例,使用介入放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病情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介入放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治疗方法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介入放射治疗后,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介入放射 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医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介入放射学依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介入诊断学与介入治疗学。在介入放射治疗中主要运用的设备是引导设备与介入器材。主要的引导设备是医学影像设备,包括 X 线 机, 超声 , CT 和 MRI 。 主要的介入器材包含血管鞘 组 ,导丝,导管,导引导管,穿刺针等相关器材。在介入放射治疗中经常运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造影剂,麻醉药,抗凝药,镇痛镇静药物以及治疗相关用药等。介入放射治疗根据技术不同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具有微创性,可复性高,精准定位,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并且超声引导治疗还广泛应用于肾动脉狭窄、 下肢动脉血栓以、 输卵管妊娠及 细菌性肝脓肿等临床疾病的治疗实践中。

  • 标签: 介入放射治疗 临床医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放射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红篮球分组法将2016年1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成常规组(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方法)及研究组(放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25例。观察组间患者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FSH、LH水平均比常规组低,E2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放射介入治疗效果突出,可以使其卵巢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推荐临床实践中积极运用。

  • 标签: 放射介入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 卵巢功能 性激素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放射技师的配合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导管介入放射治疗的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射技师常规配合;研究组采用放射技师加强护理配合;之后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将放射技师加强护理配合应用在导管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其效果极佳。

  • 标签: 导管介入 放射诊疗 放射技师的配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 15例医护人员进行研究, 2018年 6月前未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2018年 7月开始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操作人员采用铅防护服、铅眼镜、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等综合性防护措施,并从距离控制方面加强防护,对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前后 X线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 X线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辐射距离方面,与球管距离 3m的 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 2m、 1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应用,对 X线辐射剂量能够有效控制,且与球管距离越远,辐射量越少,射线危害越少,对操作者保护效果越好。

  • 标签: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介入治疗防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介入栓塞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肝动脉介入栓塞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止血,治疗一周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升高,并达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以及肿瘤病灶大小均有所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3.75%(67/80),1年生存率为52.5%(42/80)。结论: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实施肝动脉介入栓塞放射治疗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栓塞 原发性肝癌 破裂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患者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研究对象是于我院接受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的94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7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成为对照组(47例)与实验组(47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运用常规护理,在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运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示之为P

  • 标签: 放射检查 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介入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放射介入室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中,面临着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因此,了解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角度,对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进行实践探究。

  • 标签: 放射介入室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实践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利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太和县中医院,236600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并在放疗20次后,再重新定位,进行二程放射治疗计划,观察患者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前后的最大照射剂量、最小照射剂量、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记录平均照射量。结果:40例肺癌患者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应用后,其靶区体积有所减少,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照射剂量有所降低。结论:利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以更为精准的调整放射剂量,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肺癌 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二程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应用于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当中的效果。方法:将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6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与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45.16%,X2=14.167,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为38.71%,X2=11.777,P=0.001。结论:在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能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使患者预后更优。

  • 标签: 动脉源性胃出血 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肺癌放射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4月至2023.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放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使用6MV-X线照射,照射的剂量要遵照中国抗癌指南常规照射,对照组中患者予以放疗,研究组患者在放疗期间予以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白细胞下降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RP以及KPS评分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放射治疗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概率较高,通过预防治疗的手段,也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避免白细胞下降,患者的放疗耐受性随之提升。

  • 标签: 肺癌放射治疗 致放射性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12月诊治的90例肺癌放射治疗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放疗,A组在放疗基础上应用药物治疗,对比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有4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8.89%。B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有13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8.89%。A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放射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疗效,缓解疾病病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肺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