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蔡春江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善用古方、经方、复方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匪浅,现将吾师治疗乏力医案 2则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 标签: 吴茱萸汤 暖肝煎 温肝阳 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验、细菌培养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疾病患者,总计120例。全部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样本,进行PCR检验检验、细菌培养检验,即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受检者的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检出情况以及检出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1组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P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加特纳菌 肠球菌 棒状杆菌 检出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注水结肠镜与注气结肠镜对结肠镜检查时间以及患者腹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内镜室接受非麻醉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64例,随机分为结肠注水组及结肠注气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时间以及腹痛程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注水组腹痛评分明显低于注气组腹痛评分(4.1±2.6vs6.4±2.4,P<0.001),但是2组的盲肠插入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9.4±2.6minvs10±2.9min,P=0.077)。结论结肠镜注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腹痛程度,不会对盲肠插入时间造成明显延长,同时增加了患者复查结肠镜的意愿。

  • 标签: 注水结肠镜 腹痛 检查时间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42-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和手指捏感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来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测压表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指捏感法 气囊测压表法 导管套囊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荧光PCR和生物芯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结果。方法:择取我院2023年8月份到10月份实际纳入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荧光PCR和生物芯片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全部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测,详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的结果。结果:采取荧光PCR检测HPV-DNA结果阳性34例,阳性率为68.00%,采取生物芯片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为56.00%。结论:荧光PCR与生物芯片检测方法诊断效能均良好,因此,临床检测环节,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

  • 标签: 荧光PCR法 生物芯片法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材料和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和常规3D-TOF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MRA的血管背景被完全抑制,分支小血管显示清晰,而常规3D-TOFMRA的血管背景抑制不全,末梢分支小血管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结论:磁化传递(MT)技术较常规3D-TOF的MRA更能获得高清晰血管图像。

  • 标签: MT 3D—TOF MR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林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华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出血、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时间更早(P<0.05);对照组药效维持时间较观察组长。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患者颅内出血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起效时间更快,在预防患者出现颅脑出血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作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朱佳教授治疗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疗思路和处方用药,总结其学术思想,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研究、跟师门诊、参加学术讨论、医案整理等多种途径,选取典型案例,从诊疗思路、辨证方法、处方用药等方面,总结朱佳教授的临床经验,并在其指导下,总结其学术思想。结论:朱佳教授秉承《内经》“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理论思想,以“火逆”立论,倡“清降宁络”为治则,于临症收获良效,使患者免于手术治疗,并最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负担。

  • 标签: 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 咯血 倒经 清降宁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间入路途径和传统上入路途径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入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就诊时间处于2021年6月-2022年8月期间内,予以数字表达分组,对照组共计39例选择传统上入路途径,观察组另外39例选择中间入路途径,将两组手术指标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所用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但术后引流量于对照组大致相同,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传统上入路途径相比,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中间入路途径的手术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的同时,促进手术患者尽快恢复,是更值得广泛推广的方案。

  • 标签: 中间入路途径 上入路法途径 甲状腺手术 手术指标
  • 简介: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片、阿骨化醇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骨化醇胶囊0.5μg,每日1次;同时2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钙剂600mg,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骨密度(BMD)、生化指标,采取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2、L3、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61%、4.76%、3.66%和5.06%;观察组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57%、4.71%、3.61%和5.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但阿仑膦酸钠片服药方便,患者顺从性较好,较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片 阿法骨化醇胶囊 老年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病三项临床诊断中应用PCR检验与传统检验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1例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泌尿道标本的UU、CT、NG予以检验,对比观察UU培养与PCR检测结果,CT胶体金与PCR检测结果比较。结果:UU培养阳性检出率为44.87%,PCR检验阳性检出率为65.4%,两种方法具有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女性性病 三项 临床诊断 PCR检验 传统检验 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皮肤浅部真菌检查中应用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以及真菌培养进行检查,以真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查后,100例患者均确诊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其中荧光染色法检查阳性率为92.0%,KOH湿片检查阳性率为79.0%,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采取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查具有更高的检测阳性率,其临床应用效果较KOH湿片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浅部真菌感染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与传统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经随机数字表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44例泌尿外科护理专业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专业知识等5项学习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与传统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传统教学法 学习效果 泌尿外科护理 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导师郭淑云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与诊治3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经验特色和学术观点,对呃逆(hiccup)的中医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师从郭淑云教授,受益匪浅,现将论治中医呃逆部分经验述之如下。

  • 标签: 呃逆经验郭淑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髓炎治疗中应用一次性及多次根管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100例患有牙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一次根管、分次根管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患者疼痛、满意度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现一次根管治疗效果优于分次根管。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不同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3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颈丛神经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损伤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2.00 %,对照组为80.00 %,P

  • 标签: 内固定 锁骨骨折 颈丛麻醉 颈丛臂丛麻醉 神经损伤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