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乳腺纤维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在不断增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纤维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那么乳腺纤维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雌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腰痹止痛丸口服疗法在腰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对照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配合中药腰痹止痛丸口服,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均卧硬板床休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5%,两组痊愈和显效的患者的疗效相比较有显著的意义(P=0.000﹤0.01)。结论热敏灸联合要比止痛丸口服治疗腰椎突出症与常规治疗方法的总体疗效无差异,但是痊愈与显效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热敏灸 腰痹止痛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GIST)的诊断,免疫组化特点,良恶性的判断和治疗。方法本组38例中胃镜检查18例发现病灶13例,仅3例确诊,通过钡餐CT检查10例确诊8例,CD117阳性率86.84%(33/38),CD34阳性率94.73%(36/38),本组均行肿瘤切除或局部消化道部分切除,或得随访的良性12例全部存活,21例恶性交界性间质,患者2例复发,3例口服格林卫两年,5例口服半年,4例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超声内镜结合胃肠道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对恶性及潜在的GIST的病人需行伊马替尼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淋巴患者康复影响的护理效果。方法遴选60例我院收治的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对照、实验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施以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来评估两组护理康复效果,并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服药、饮食、康复训练、生活方式及定期复诊等方面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3.3%较对照组的66.7%相比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患者康复中施以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获得较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淋巴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除术在治疗乳腺纤维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乳房放射状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在切口甲级愈合、乳晕感觉正常、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上和观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乳基本对称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患者在切除术的选择上,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易度高、临床效果显著、能保持乳房形态美观性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切除术 乳腺 纤维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的临床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垂体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研究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后,视力与视野均较手术前出现好转,患者手术结束后生长素与泌乳素都有所下降,部分患者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针对垂体患者治疗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创伤小、效果确切,在患者治疗期间掌握手术技巧与解剖关系对患者病情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显微手术 垂体瘤 临床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8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实施手术病患66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33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对综合组病患实行全面综合化的护理措施。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病患实施全面综合化的护理,可帮助确保手术的顺利、高效开展,提升护理质量,为病患生命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间质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手术用时、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经1年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肿瘤转移、复发或死亡事件。结论在胃间质治疗中,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且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听神经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听神经术后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听神经术后患者康复,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听神经瘤术后 吞咽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普刀治疗宫颈上皮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4例宫颈上皮内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n=32例),观察组予利普刀术,对照组予冷刀术,研究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感染、出血、宫颈粘连、痛经)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变临床上效果显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利普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感染所致噬血细胞患者血清中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骨髓中出现噬血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与感染相关,17例与淋巴相关。免疫功能指标在淋巴相关性中变化幅度高于感染相关性患者,特别是β2-MG、C3、C4变化最明显,100%淋巴相关性患者的β2-MG指标升高,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5.87mg/L、9.33mg/L。结论不同病因引发噬血细胞综合症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和噬血细胞都都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差异,掌握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早期诊断或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淋巴结组织中T-cadherin、MRP1阳性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预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和2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T-cadherin、MRP1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预后相关指标(年龄、性别、WBC、PLT、HB、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和近期疗效)间的关系。分析T-cadherin、MRP1的表达水平与DLBCL发病及侵袭进展的相关性。结果T-cadher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T-cadherin表达水平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年龄、性别、WBC、PLT、HB无相关(均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和近期疗效有关(均P<0.05)。MRP1表达水平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年龄、性别、WBC、PLT、HB、无相关(均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和近期疗效有关(均P<0.05)。MR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中T-cadherin的缺乏影响发病及预后,T-cadherin的缺乏可能与多药耐药相关。

  • 标签: T- cadherin MRP1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12-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中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传统型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40.0%),有效11例(55.0%),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P<0.05),且2例电解质紊乱、尿崩症患者在给药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在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的治疗中应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方法具有视野清晰、直观方便的优势,肿瘤切除的效果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鞍上第三脑室底 垂体瘤 经额底纵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