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窝封闭对学龄期儿童观的龋齿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学龄期儿童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未实施窝封闭,观察组在第一磨牙实施窝封闭。比较两组1年后的龋齿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家长对儿童口腔的满意度。结果:1年后,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儿童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儿童口腔的总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家长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期儿童龋齿预防中,采取窝封闭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窝沟封闭 学龄期儿童 龋齿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采用不同高位肌间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锁骨骨折62例,分析期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为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高位肌间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二组使用高位肌间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麻醉效果比较,一组麻醉满意度是90.32%、麻醉有效率是96.77%,二组分别是70.96%、80.64%,(x2=13.131,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采用高位肌间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锁骨骨折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单侧联合进行窝封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100例进行窝封闭治疗的儿童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单牙封闭治疗,研究组采取单侧联合封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封闭治疗0.5、1、1.5、2年后,研究组第一恒牙窝沟封闭剂的脱落率、患龋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单侧联合进行窝封闭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封闭剂的脱落率,保证封闭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侧联合 窝沟封闭治疗 封闭剂脱落 患龋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荣县小井输水干渠所流经乡镇为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输水干渠两测 500米范围内居民环境意识及影响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干渠污染状况关注度比较低,对污染来源认识不到位,局限于与个人生活相关范围;环保政策信息了解渠道单一;在环境保护态度方面,大部分居民持积极支持态度,能认识到政府及个人在改善生活环境方面均负有责任,但仍有部分人存在完全依赖政府的心里。对环保意识的影响因子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居住地离小井干渠的直线距离对环境意识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小井沟 输水干渠 环境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窝封闭术中,应用四手操作技术的价值。方法 以73例无龋病的恒磨牙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采集时间开始于2019年8月22日,结束于2019年8月29日,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行常规窝封闭术患儿为封闭术F组(37例),行四手操作技术的患儿为四手S组(36例),于6月后观察两组患儿封闭剂脱落率、满意分数。结果 四手S组与封闭术F组相比,治疗6月后封闭剂脱落率更低(X2=5.022),满意分数更高(t=14.727,16.627,17.262,19.945),数据比对均有P<0.05,具可比性。结论 在窝封闭术中可以应用四手操作技术,防止唾液污染,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封闭剂脱落率,同时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提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

  • 标签: 四手操作技术 窝沟封闭术 患儿 满意分 封闭剂脱落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膜中动脉骨管的解剖学特征与CT成像体现,为神经外科手术保证脑膜中动脉带来真实可靠的临床运用解剖学与CT评价的参考。方法 采用某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贡献的正常颅脑湿样本15例,进行颅探查骨管,观测骨管的主要特征,检测骨管两个端点的长短,采用金属丝线标识骨管的区域同时对颅骨开展薄层CT检验,采用曲面重建技术对骨管开展操作同时检测骨管的实际规格,与颅脑湿样本检测成果开展比较。结果 15例样本中一共找出骨管7侧,当中连续型6侧,间断型1侧,骨管长度0.94-3.06cm,平均长度2.05cm,顶点距颞骨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4.67cm,距颧突点水准距离平均为4.32cm,低点距颧弓垂直长度为2.99cm,距颧突点水准长度平均为3.24cm。CT曲面重建颅骨测量骨管长度平均为2.10cm,与样本检测成果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管CT的体现可以给辨别骨管解剖学状态带来合理的借鉴。通过冀点入路进颅手术开始前薄层CT检验与曲面重建能够充分呈现骨管的实际状况,在进入颅骨过程中能够依据手术前CT检验成果辨别是否具备骨管,进而杜绝伤害骨管内的脑膜中动脉。

  • 标签: 脑膜 动脉沟谷管 解剖学 CT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就窝封闭术在患儿第一恒磨牙龋病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4名口腔科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共有334颗第一恒磨牙,随机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名,每组患儿第一恒磨牙各有167颗。对照组患儿第一恒磨牙未采用任何处理只给予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组患儿第一恒磨牙实施窝封闭术处理,对比治疗后半年、1年、2年以及3年,两组患儿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情况和窝沟封闭剂的保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第一恒磨牙防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保留率会逐年递减。结论:窝封闭术对预防患儿第一磨牙龋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远期疗效显著,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第一恒磨牙 龋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位肌间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实施高位肌间神经阻滞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锁骨骨折 手术麻醉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儿童龋齿采用窝封闭与含氟凝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样本选取2021.5-2023.5期间,接受240例预防儿童龋齿的患儿。根据就诊的时间,随机将样本分组,开展对照探究。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通过窝封闭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联合含氟凝胶开展预防治疗,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开展预防治疗前,对照组龋齿发生率36.670%,领面龋齿的发生率25.83%,观察组为35.00%,26.67%,两组的发生率、龋均值相比差异性较小(P>0.05)。开展预防治疗后,观察组龋齿发生率5.83%,领面龋齿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4.170%,19.17%,且观察组的龋均值更低,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家属总满意107例,满意度89.17%,观察组满意117例,满意度97.50%,结果比较(P<0.05)。结论:通过窝封闭与含氟凝胶联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发生儿童龋齿的情况,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窝沟封闭 含氟凝胶 龋齿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窝封闭术配合多乐氟治疗小儿龋齿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龋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窝封闭术)和观察组50例(窝封闭术配合多乐氟)。对比两组的远期疗效和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结果:观察组的远期治疗有效率和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窝封闭术配合多乐氟治疗小儿龋齿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并能延长窝沟封闭剂的保留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多乐氟 小儿龋齿 远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磨牙龋齿应用涂氟联合窝封闭预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乳磨牙龋齿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窝封闭)与试验组(采用窝封闭+涂氟),每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于2019.5-2020.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12个月以及干预18个月患龋概率(4.17%、5.83)均低于参照组(13.33%、19.17%),P<0.05。结论 乳磨牙龋病患儿应用窝封闭+涂氟预防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预防乳磨牙龋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龋齿 窝沟封闭 乳磨牙 涂氟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的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实施不同体位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根据体位的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仰卧位,实验组(40例)实施侧卧位,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舒适度评分、麻醉操作难度评分和麻醉操作时间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时间,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不同体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伴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临床中以往臂丛神经阻滞都是以斜角肌间法或腋路法进行麻醉阻滞,但是通过临床统计发现单一性的阻滞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临床中有较高可能性发生阻滞不全的现象。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手术水平,本文以某研究为例,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中斜角肌间复合腋路法的应用价值,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 上肢手术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