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怒江州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450公里,一直以来,由于气候、地域、政治、防控手段薄弱等复杂因素,缅甸边境沿线成为艾滋病、疟疾、霍乱、麻疹、登革热、伤寒等流行较为严重的区域,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健全完善边境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起疾病防护屏障,提升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能力,切实维护边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标签: []边境地区 联防联控 传染病 工作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骨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为了充分提高教学效率,调动规范化培训医师对于骨科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夯实骨科学基本功。方法 我院采用在传统的授课基础上,增设影像学科教师对于临床病例的影像资料或某骨科疾病临床分型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搭”授课。结果  既有骨科临床案例影像学分析;又有影像学中骨科疾病分型,创新了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结论 骨科教学中“搭”影像学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学 ;影像学;搭;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根据药物特性,对5种不同浓度苯甲酸钠(0.1%,0.2%,0.3%,0.4%,0.5%)的干悬剂进行抑菌效力研究,来确定干悬剂中抑菌剂的合理添加量。结果表明,干悬剂中苯甲酸钠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2%-0.4%。

  • 标签: 干混悬剂 抑菌剂 抑菌效力 苯甲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治疗中应用布洛芬悬液的作用效果。方法:将儿科收治的发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有80例,就诊时间在2018年10月-2020年1月期间,借助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自计入40例,前者应用乙酰氨基酚悬液治疗,后者应用布洛芬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治疗率为97.5%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有效治疗率75.0%,两组作用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布洛芬悬液有助于小儿发热患者症状尽快缓解,缩短症状改善的同时,促进临床疗效升高,且药物安全性已得到保障,副作用较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发热 布洛芬混悬液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标本检验前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2月-2022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标本临检之前匀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40例受试者的血液标本开展此项研究,所有的受试者都在空腹状态下完成采血,然后将采集的血液样本静置1h,4h,8h,12h后,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通过对样本静置1h,4h,8h,12h后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在不同时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在静置1h和4h后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静置8h和12h后与静置1h相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标本临检之前匀静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尤其是对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影响显著,因此在血液检测中,要掌握好时间,才能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 标签: 血常规标本 混匀静置时间 检测结果 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分析临检前匀静置时间对血常规标本的检验结果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3年1月-2023年5月内检验科受检的50例血常规标本为研究对象,匀后分别静置1h、2h 以及4h和6h,对受检标本进行检验,且记录分析结果。结果:血常规标本静置2h以内 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等均未见明显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越来越高,且与静置4h和6h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标本检验中匀静置时间以1h-2h区间差异最小,各个血液参数最为稳定,检测结果最为准确。

  • 标签: 血常规标本 临检 混匀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来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布洛芬悬液治疗。半个月后,评分患者的退烧速度,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半个月后,实验组的患者退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高热 对乙酰氨基酚
  • 简介:摘要:血液常规是指通过分析被检查者血液中的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析。血液常规检查是诊断某些疾病的一种手段,也是辅助医生的主要诊断方法,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在常规的临床血液检测中,检测结果往往有一定的误差根据相关信息,定期验血结果有许多影响结果的因素,包括血液休息时间、患者情绪、采血方法、环境变化和采血位置等。为了减少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尽可能消除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确保血常规检测标准。尽量避免错误,提高常规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以便以后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 标签: 血常规标本临检 混匀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方法:选取60例诊断为鼻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鼻腔冲洗干预,研究组还加入比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及73.33%;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中采取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鼻腔冲洗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耳鼻喉科急性炎症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64例耳鼻喉科急性炎症患者,实施随机抽样方式来平均分组,分别实施传统雾化液(对照组)和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进行分析比对。结果:研究组患者恢复情况更好,对照组则相对一般,P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耳鼻喉科急性炎症 雾化吸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肺炎的患儿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所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3年1月~2023年7月之间随机选择66例患儿纳入本次实验当中,按照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每33例分别纳入参照组以及观察组中,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显著快于参照组,住院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的患儿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的效果更好。

  • 标签: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 由于小儿高热属于临床多发症状,通过分析布洛芬悬凝液与乙酰氨基酚使用效果,研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 60 例伴有高热症状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实验组应用布洛芬悬凝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对比两组高热患儿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 P<0.05 )。 结论: 布洛芬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良好退热效果,通过两种药效对比, 布洛芬悬液有效治疗小儿高热现象,减少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布洛芬悬凝液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吸入布地奈德悬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小儿支气管哮喘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