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的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4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的LVEDV、LVESV、LVMM数值高于对照组,LVSV、LVEF、LVFS数值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给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VAS)评分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评分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措施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将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各58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随后展开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评估。结果在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闭塞方面,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64层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对病情的整体评估非常有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优先诊断方式。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64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21例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术前给予患者常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用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至2年的随访,患者手术前的ODI评分为(65.01±7.15)分,手术后的ODI评分为(25.12±6.68)分,组间差距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越,治疗安全性高,患者能够尽快痊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腰椎间融合 椎弓根内固定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对象选自我院从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研究组的手术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选择性减压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65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处与健侧的LVA、RVA、BA、LICA、RICA。结果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左颈内A颅侧外段LICA,右颈内颅侧外段RICA均高于健侧,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得出较为精确地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颈动脉重度狭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老年 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