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骶髂关节半脱位又称骶髂关节错缝,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常见的骨盆旋移,长短脚都与其有关系。近年随着功能解剖,生物力学的推广,建立在其基础的美式手法在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并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笔者现就近年运用美式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154例报道如下。

  • 标签: 骶髂关节 临床 整脊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09-01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推拿疗法结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疗法结合导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颈椎生理曲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推拿疗法结合导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整脊推拿疗法 导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推拿手法结合理疗技术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理疗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理疗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ASCS 、 患者 颈部功能不良指数 NDI 指数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CASCS 及 NDI 指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CASCS 评分 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 NDI 指数 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推拿手法结合理疗技术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预后,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推拿整脊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入组时间规定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连续纳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牵引治疗作为参照组,30例进行手法联合牵引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腰椎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疗效较参照组更高,研究组ODI评分、VAS、PPI、PRI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损伤情况及腰背屈伸比低于治疗前和参照组,JOA评分、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高于治疗前和参照组,P

  • 标签: 整脊手法 牵引治疗 眼椎间盘突出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循经取穴联合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2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接受单纯手法治疗的140例为参照组,对研究组则采用循经取穴联合手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分对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循经取穴联合手法治疗的疗效极为理想,能够大幅减轻患者的颈椎疼痛,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循经取穴 整脊手法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2022年4月—2023年10月医院收取的神经根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推拿,观察组增加穴位贴敷,对比两组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有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穴位贴敷 整脊推拿 颈椎病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底康复仪协同底肌训练于底功能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底功能障碍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展开研究,总例数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施以底肌训练,研究组基于此加用底康复仪,比较指标。结果:①底肌力:研究组较对照组,底肌力指标(底I类肌纤维疲劳指数等)明显改善(P<0.05);②底功能:研究组较对照组,下腹不适、排尿异常等发生率获得更低的水平(P<0.05);③性生活质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性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产后底康复仪协同底肌训练于底功能恢复中具促进作用,可增强底肌力,使其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性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对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各45,比较两组底肌电值、底肌张力、临床治疗效果、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产后血清PLX水平。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电值更高,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张力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经对比表示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后血清PLX水平,产后6周、产后12周、产后24周,观察组产妇的血清PL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妇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可以在改善底肌电值与底肌张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底肌功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崇。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对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各45,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电值更高,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张力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可以在改善底肌电值与底肌张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崇。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女性底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底肌肉锻炼,观察组结合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肌力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肉锻炼 盆底康复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产后进行底综合康复治疗和自行底肌肉训练对底肌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共选出126例产妇加入本次研究,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分娩,通过奇偶数列法分成两组,其中63例归入对照组的产妇自行底肌肉训练,63例归入实验组进行底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产妇比对照组3个月后的底肌张力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产妇阴道松弛率为1.59%、子宫脱垂率为3.13%、尿失禁率为5.9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9.23%、12.12%、19.1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自行底肌肉训练相比,产妇进行底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底肌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功能障碍性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综合康复治疗 盆底肌肉训练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治疗仪治疗产后底肌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收治的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给予底治疗仪治疗,并分析治疗后患者底肌恢复情况。结果:经底治疗仪治疗一个疗程后,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治愈,17例患者好转,治疗前患者底肌力为1-2级,平均底肌力为(1.24±0.16)级。治疗后患者底肌力为3-4级,平均底肌力为(3.45±0.42)级,肌力提升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底肌损伤患者给予底治疗仪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提升底肌力,促进底肌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盆底肌损伤 盆底治疗仪 压力性尿失禁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底功能障碍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底功能障碍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底肌锻炼治疗联合应用底电刺激仪治疗和底磁、电刺激治疗联合底肌锻炼治疗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更加具有优势,(P<0.05)。结论:女性底功能障碍患者在采用良好底肌锻炼联合应用底电刺激仪治疗的同时借助底磁能够使其底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盆底磁刺激仪 电刺激治疗仪 盆底肌锻炼 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探究产后底功能障碍产妇实施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42例产后底功能障碍产妇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底康复护,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产妇底肌张力强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尿潴留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产妇行底康复护,可以改善产妇底肌张力强度,降低尿潴留发生例数,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肌张力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