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后循环又被称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其构成部分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主要供血给小脑、脑干、丘脑、颞叶后部及枕叶等,有20%左右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导致,它已经成为神经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病症,尤其是PCI导致的头晕,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往因为缺乏临床资料与诊断的方法,人们对PCI卒中的认识较模糊,大多认为其带来的瘫瘓,具有破坏性,甚至是部分卒中类的病死率非常高,预后非常差。所以早期发现与治疗PCI是确保疾病预后的重中之重。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后循环缺血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电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取57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19.12-2021.01接诊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实施微电流刺激治疗(实验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参照组),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总有效率与HAMD 评分。结果: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1周后实验组 HAMD (17.69±3.58)分,2周后(11.36±5.79)分,3周后(9.03±2.26)分,皆低于参照组,总有效率96.55%(28/29)比参照组78.57%(22/28)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治疗中应用微电流刺激疗法不仅具有不良反应小的优势,还可提升治疗有效性,减轻患者抑郁度,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疗效分析 抑郁障碍 帕金森病 经颅微电流刺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随机筛选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抑郁症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治疗2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采用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1]。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相似,组间数据统计P>0.05,有对比意义。治疗两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及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P

  • 标签: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判定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抽取其中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进行研究,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检查,将患者分为完全闭塞、部分闭塞和无闭塞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析。结果 完全闭塞组与部分闭塞组、无闭塞组发病一周、发病两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半小时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在分析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中,具有优势,对完全闭塞和部分闭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相应的判定,要重视。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中采取经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的效果对比。方法:此次研究所入选对象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我院就诊,共1220例。对上述患者采取经多普勒超声与CTA进行诊断, 对多普勒超声与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TCD在诊断内血管重度狭窄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较高,其表明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内动脉狭窄能够与CTA产生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内动脉狭窄能够与CTA产生较好的一致性,从而对内动脉狭窄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CTA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围术期护理应用于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效果,以此为参考依据。方法 挑选符合统计学分析的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试验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为围术期护理措施,比对与统计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其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照其数据,能够得出,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护理中,选择实行围术期护理措施,其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压增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内压增高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B组(50例)予以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内压、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内压低于A组,B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对内压增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内压,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理想,可推广。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阴道内联合腹超声在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认的108例瘢痕妊娠患者开展回顾分析,超声提醒孕囊大小、孕囊与子宫颈内口及子宫瘢痕的关联,以及子宫下段瘢痕处子宫肌壁厚度。分析汇总尿道及腹超声二种方法应用及联合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08例瘢痕妊娠中孕囊型98例(90.74%),联合应用阴道内经腹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大于单独腹腔和阴部彩超检查,阴部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高过腹腔彩超检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瘢痕妊娠诊断 经腹腔超声 联合运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经腹与阴道检查结果及价值。方法:整理收集子宫肌瘤患者72例,分别行经阴道和腹检查,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72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组对比阴道超声诊断临床诊断率为95.83%,肌瘤个数诊断率为96.43%明显高于腹超声的86.11%和85.71%(p

  • 标签: 子宫肌瘤 彩色多普勒 经阴道 经腹部 诊断
  • 简介:摘要:针对卵巢瘤样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文章站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方式应用价值视角下,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共计99例患者,先进行传统腹部超声检查方式,然后对比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方式结果,根据每一个检查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做出详细的比较。工作人员全部完成患者详细检查,分析患者两次检查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率,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方式,各项结果都明显好于单一腹部超声检查手段。从中可以看出,在对卵巢瘤样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为了能够保证诊断过程更具准确性,那么通过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模式极为关键。

  • 标签: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卵巢瘤样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7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含有患者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经腹部超声诊断,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析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卵巢囊性肿块是一种卵巢肿瘤,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通常在育龄妇女中高发,可分为良性和恶性,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时间延长后病情恶化,必须采取正确诊断方式,本文对腹部和阴道超声诊断卵巢囊性肿块的方式进行比较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卵巢囊性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122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61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腹部彩超进行诊断,观察组则采用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进行诊断。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6.72%,高于常规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卵巢黄体破裂、胎盘早剥、急性盆腔炎、卵巢肿瘤蒂扭转4种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腹部彩超联合阴道彩超进行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能更好地明确病因,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阴道彩超 联合经腹部彩超 诊断 妇产科急腹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位妊娠诊断中联合应用阴道、腹部彩超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异位妊娠患者取样63例,皆为2020.04至2021.06入院就诊,均接受腹部、阴道彩超检查,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不同诊断方案的误诊漏诊情况,对比异位妊娠检出率。结果:联合超声检查异位妊娠检出率96.83%(61/63),比阴道检查85.71%(54/63),腹部检查77.78%(49/63)的检出率高,同时,联合超声检查误诊率3.17%,漏诊率0.00%,比阴道检查7.94%、6.35%,腹部检查12.70%、9.52%的误诊、漏诊率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异位妊娠诊断中联用阴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可降低误诊、漏诊率,提升异位妊娠检出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诊断意义 异位妊娠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近些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妇科常见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主要与分娩、流产等因素有关。影像学检查是当前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常用有效检查方式,其中经腹部超声检查较为常用,但是该检查的诊断结果易受到肥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诊断的准确性。阴道超声检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妇科临床所应用。本文就单纯腹部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联合阴道超声检查两种方式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汇报。

  • 标签: 经腹部超声检查 子宫腺肌病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病例收治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内动静脉畸形行栓塞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60例。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开展精细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 护理经验 护理体会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囊肿病人腹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及对符合率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03月至2021年03月接诊的疑似卵巢囊肿病人取样71例,均接受病理诊断(金标准)、阴道超声诊断和腹超声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漏诊、误诊例数,对比诊断符合率。结果:71例疑似患者接受病理诊断后有62例确诊为卵巢囊肿,其中良性肿瘤59例,恶性肿瘤3例。腹超声诊断符合率70.42%(50/71),比阴道超声90.14%(64/70)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卵巢囊肿病人诊断中,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相对高于腹超声,漏诊、误诊例数更少,可为拟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诊断符合率 超声诊断 卵巢囊肿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接受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人临床常规护理操作,共计40例纳入到对照组,给予剩余一组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操作,共计40例纳入到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人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操作之后的临床整体有效率对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介入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针对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内动脉瘤病人,提供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操作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提高整体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介入操作所需时间以及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出现风险,加快病人手术之后的身体康复,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