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是研究细胞毒性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药学干预。方法:选择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我院接收的100例需要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的病人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成员,对所有病人使用随机平衡法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的干预,实验组病人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细胞毒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病人提供不同的药学干预后,使用药学干预的观察组病人合理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的情况显高,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更低P

  • 标签: 细胞毒性药物 合理使用 药学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肝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 标签: 肝损伤 药物诱导 病因 预后
  • 简介:摘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是调节血压和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有两类:血管收缩剂和血管舒张剂,其中血管收缩剂如儿茶酚乙胺和α受体激动剂如果外渗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血栓性静脉炎。因此,通常选择相对笔直、容易固定和可观察的血管来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最好使用中心静脉注射,并在注射过程中警惕任何局部皮肤的异常情况,如若在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下,临床护士必须能够实施紧急护理程序,以尽量减少药物外渗对病人的伤害。本文主要讨论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发生时的管理、预防和正确处理方式,并为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外渗伤口治疗提供部分参考。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外渗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CRRT治疗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共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RRT治疗,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ChE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在ChE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上存在差异,观察组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实施CRRT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急性药物中毒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针对性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经针对性药物治疗后,23例显效,19例有效,治疗显效率为51.1%,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了解药物作用机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提高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针对性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的针对性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对性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0%,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61.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能够提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过程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血液灌流抢救治疗,做好治疗前各项准备并及时开展抢救,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后,44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1.67%,共有4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严重的心率失常,3例死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结论加强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开展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血液灌流 抢救 急性药物中毒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β2-肾上腺素受体是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本文以手性β2-受体药物沙丁胺醇为例综述了药物同分异构体R-和S-异构体对缓解气道炎症、气道狭窄等哮喘病症的不同效果,为深入了解不同同分异构体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比较,初步确定左旋体优于消旋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较少,药物的右旋体可能与消旋药物的副作用有关,为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G蛋白偶联受体 手性沙丁胺醇 气道平滑肌 作用机制
  • 简介:正电子放射性药品大多采用自动化模块合成以适应临床需要,这种全自动化模块的生产模式有其自身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国产PET-MF-2V-IT-I型氟-18多功能模块的特点,并运用该模块进行单反应管合成、双反应管合成、点击化学合成、联合~(11)C碘代甲烷模块合成多种放射性药物,以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求。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放射化学 自动化放射性药物合成 氟-18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护理干预在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照研究,比较了实施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在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女性药物流产 妇科炎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留置静脉针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引发静脉炎的分析和护理对策。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病例为心内科接受留置静脉针输液治疗的116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分组方式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抽取,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58)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实验组,n=58)开展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采用留置静脉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内科 留置静脉针 预见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治疗中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安全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治疗适应症。其次分析了放射性药物治疗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以及对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在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治疗中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患者接诊前的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放射性药物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最后总结了相关护理管理与安全控制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建议。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性药物治疗 护理管理 安全控制 策略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对患者的脑电图特点与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发作特点与药物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以颞叶癫痫与部分性发作最典型,根据影像学图像显示大脑皮质损伤患者存在90.00%(72/80),脑电图特点显示患者多为局灶性放电;药物治疗效果普遍较低,但OXC、CBZ治疗有效率高于其他药物。结论针对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观察脑电图特点与影像学图像较为显著,因此可在患病早期给予患者有效可靠的诊断,临床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继发性癫痫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