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流行病。方法 选取 2019年 7月 ~2022年 6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就诊的 30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流行病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病率和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的年龄、生活情况、精神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患者卵巢功能的减退。结论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病因复杂,且病情正在逐渐趋于年轻化,以此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恢复和改善卵巢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又能体现“治未病”的思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 功能减退 流行病学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影像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 94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恶性肿块的收缩期流速峰值、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肿块( P< 0.05);以病理结果为准,超声检查诊断恶性肿块的符合率( 95.6%)、误诊率( 4.4%);良性肿块的符合率( 92.0%)、误诊率( 8.0%);恶性肿块的负荷率、误诊率均高于良性肿块( P< 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影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能够有效鉴别其肿块的良恶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影像 乳腺肿块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螺旋 CT对肺癌的影像表现分析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2018年至 2019年本院接收的 50例疑似肺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 CT进行检查,然后将 CT检查结果和病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明确 CT诊断准确率及其影像表现。 结果 :50例患者经由病理检查 48例确诊肺癌,另外 2例为炎性病变,将 CT诊断准确率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未发现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意义。 结论 :肺癌患者采用螺旋 CT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能够辅助早期检出肺癌,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疾病诊断依据,且具有无创、操作方便等可取之处,可作为首选方法用于肺癌筛查中。

  • 标签: 螺旋 CT 肺癌 影像学表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国内各行各业的运营过程中均会涉及科学手段。医学影像的学科特征明显,主要是借助多种图像显示人体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机体病变的判断方式。 PACS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为医学影像的实践教学开拓了新的渠道,与传统胶片式教学相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本文对 PACS 在构建医学影像电子教学图片库方面的应用做以讨论。

  • 标签: PACS 医学影像学 电子教学 图片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在风湿免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回顾分析不同患者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结果。结果:风湿免疫病血象变化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不同患者红系、骨髓粒系、巨核系细胞出现异常改变,包括浆液出现颗粒变化、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细胞中毒、红系病态改变,且以浆液出现颗粒变化为主;巨核系统未见明显改变占到 96.87%。结论:风湿免疫病伴随骨髓细胞形态改变,通过多角度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可用于风湿免疫病的辅助诊断,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风湿免疫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风湿免疫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包含的疾病较多,如常见的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 [1]。西医学中将能够对人体关节、骨骼、肌肉、关节周围软组织等产生侵犯,并有疼痛表现疾病通常为风湿免疫疾病 [2]。本文对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结果予以分析,探讨其对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患者依据风湿免疫病诊断标准及国内专家共识确诊,包括男性 36例、女性 28例,年龄: 22-65岁、平均年龄( 41.56±3.81)岁,疾病类型:类风湿患者 24例、红斑狼疮患者 20例、强直性脊柱 14例、痛风患者 6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相关资料均有记录,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仪器为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型号为 BC-6800,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 2ml静脉血液,将血样与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混合,按照仪器操作检查不同人员血常规,评价不同人员血常规是否存在异常。根据《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中的规范操作方法完成不同人员外周血、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血象检查结果,按照外周血、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完成不同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由 2名工作经验超过 5年的人员完成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 1)患者血象变化特点;( 2)骨髓细胞形态表现;( 3)白细胞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1.4评价标准 血常规参考值:白细胞 4~ 10×109/L;红细胞:女性: 3.8~ 5.1×1012/L,男性: 4.3~ 5.8×1012/L;血红蛋白:女性: 115~ 150g/L,男性: 130~ 175g/L;血小板 100~ 300×109/L。 1.5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 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P< 0.05: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患者血象变化特点分析 风湿免疫病血象变化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以贫血为主,数据见表 1。 表 1 患者血象变化特点分析( ±s, n=64) 血象 例数 血象 例数 贫血 50( 78.12) 三系正常 3( 4.68) 白细胞减少 10( 15.63) 一系变化 26( 40.63) 白细胞增加 19( 29.68) 二系变化 24( 37.50) 血小板减少 7( 10.93) 三系变化 8( 12.50) 血小板增加 8( 12.50) 2.2骨髓细胞形态表现 64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经骨髓形态分析, 41例骨髓增生活跃( 64.06%), 23例增生明显活跃( 35.93%)。骨髓粒系细胞:粒系胞体大小正常的有 48例( 75.00%),胞浆中颗粒异常的有 32例( 50.00%),颗粒存在中毒表现有 8例( 12.50%),胞核轻度病态改变 16例( 25.00%)。骨髓红系细胞:无异常的有 41例( 64.06%),裂片红细胞有 7例( 10.93%),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 9例( 14.06%),轻度病态改变 6例( 9.38%)。 2.3白细胞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粒系小于白细胞升高组( P< 0.05),有统计意义,见表 2。 表 2 白细胞异常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 ±s) 组别 n 骨髓粒系( %) 白细胞减少 10 52.78(6.19 白细胞升高 19 64.50(2.67 t / 5.670 P / 0.000 3、讨论 现代研究指出风湿免疫病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异常免疫产生抗体,并对多个组织产生侵犯 [3]。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是进行规范治疗的前提,结合当前临床文献报道,风湿免疫病发病且处于活动期会伴随一系或者多系血液改变 [4]。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风湿免疫疾病可引起患者血象表现出贫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出现异常,其中 78.12%为贫血表现,白细胞、血小板异常改变所占比例较少,也就是说贫血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血象表现。分析是因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炎症因子明显,对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进作用,并影响正常的铁代谢,使得患者出现贫血。 从骨髓形态改变角度分析, 64.06%骨髓增生活跃, 75.00%粒系胞体大小正常,提示大多数患者粒系胞体未出现异常;异常可表现为中毒、胞核轻度病态改变等。骨髓红系细胞 64.06%无异常,骨髓巨核细胞 96.87%未见异常。白细胞升高患者其骨髓粒系所占比例较白细胞减少者更高。同王娟等文献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5]。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病伴随骨髓细胞形态改变,通过多角度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可用于风湿免疫病的辅助诊断,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志宇 .健康教育在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J].中国医药科学 ,2016,6(19):106-108. [2]武玉琴 .风湿免疫病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8,5(34):68-69. [3]马祝悦 ,姚瑶 ,朱怀军 ,等 .他克莫司治疗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液系统异常 57例 [J].医药导报 ,2018,37(04):456-460. [4]万琦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观察 [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2):325-326. [5]王娟 ,吕娟 ,宗红 ,等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对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J].中国病案 ,2019,20(12):95-99.

  • 标签:
  • 简介:摘要 : 医学类高职高专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中药方剂》尤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专业程度影响很大,其中涉及到学生在后续就业过程中需要接触到的很多内容,药物生产、品质鉴定等等,因此在教学阶段,必须重视《中药方剂》的学习,但是就现状而言,这门学科的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学生整体的专业水平也没有明显提升。基于此种情况,需要就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改革,促进相关课程的发展,推动我国高职高专教学事业的发展。

  • 标签: 高职高专 《中药方剂学》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率及瘤体破裂后死亡率明显呈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主要对腹主动脉瘤流行病以及超声诊断进行整理,经研究发现,腹主动脉瘤具有隐秘性强、早期诊断率低等特点,多数患者在瘤体破裂后才确诊;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可发现其发生机制与吸烟行为、动脉粥样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素有关;腹主动脉瘤患者中,其年龄多在 75岁以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白种人患病风险较高;目前超声是该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实时监测,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判断出患者术后预后情况,这两种技术在腹主动脉瘤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价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流行病学 超声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本文作者首创的《自然风水》是古代风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天地人合一的大道之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门新兴学术体系与学科门类,它是造福人类的中华“绝学”,更是中国智慧与科学精神的结晶。本文作者独创的200多万字《自然风水》(教材版)是作者在古圣先贤和杨公风水基础上的伟大学术与学科创新,这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在推动民族复兴、实现人类幸福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为“共育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然风水学 地球生命共同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研究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与接种疫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220 例 流行性腮腺炎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接种的情况将儿童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10 例,对照组为未接种儿童,观察组为接种儿童。对比两组儿童的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爆发感染率以 及两组儿童的流行性腮腺炎 lgG 、 lgM 抗体阳性率。 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 流行性腮腺炎的 发病率为 20.90% ,对照组为 50.90% ,观察组儿童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意义( P<0.05 );观察组的 lgG 抗体阳性率为 90.00% ,对照组为 56.36%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 lgM 抗体阳性率为 89.09% ,对照组为 51.81%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 统计意义( P<0.05 )。 结论: 对 流行性腮腺炎儿童进行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有效的减少 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接种疫苗
  • 简介:摘要:法医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需要对死者的死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因为其特殊性,使得其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法医通过病理学尸检工作的展开,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临床治疗质量,对于一系列的事故发生也有着更加高效的判断方法,在更多的刑事案件以及处理工作中根据相关数据可以使得检查更加准确、高效。本文针对法医病理学尸检对于死因分析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对于其意义和方法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尸检死因 意义
  • 简介: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 262100   【摘要】现代医学的影像技术在多个医学领域方面有所涉及,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机械设备的发展对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起到了促进发展的作用。现代医学影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影像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两方面。为了建立健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促进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探讨,研究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前进。   【关键词】现代医学;医学影像;发展趋势    1. 前言   医学影像技术既可以作为一种诊疗手段,又可以作为一种科研研究。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病人的病变部位,还可以提供部分血流的信息变化。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将来的发展中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现代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为目前医学影像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 医学影像的定义   随着人们以及医疗机构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医学影像也在进一步的发展。目前的影像医学已经打破传统的以胶片为介质的影像分析壁垒,朝着更加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跨学科特性尤为明显,如在信息科学、医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医学影像技术迅速发展。

  • 标签:
  • 简介: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 262100   【摘要】现代医学的影像技术在多个医学领域方面有所涉及,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机械设备的发展对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起到了促进发展的作用。现代医学影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影像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两方面。为了建立健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促进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探讨,研究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前进。   【关键词】现代医学;医学影像;发展趋势    1. 前言   医学影像技术既可以作为一种诊疗手段,又可以作为一种科研研究。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病人的病变部位,还可以提供部分血流的信息变化。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将来的发展中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现代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为目前医学影像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 医学影像的定义   随着人们以及医疗机构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医学影像也在进一步的发展。目前的影像医学已经打破传统的以胶片为介质的影像分析壁垒,朝着更加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跨学科特性尤为明显,如在信息科学、医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医学影像技术迅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涂片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146例患者,用血涂片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进行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阳性率及细胞数据指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中,血涂片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更高( P<0.05);关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嗜酸性细胞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明显( P>0.05),而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数据,血涂片为 0.99%,分析仪为 0.53%,差异显著( 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简便,但在细胞分类上存在一定误差,我们可通过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检验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骨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为了充分提高教学效率,调动规范化培训医师对于骨科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夯实骨科学基本功。方法 我院采用在传统的授课基础上,增设影像学科教师对于临床病例的影像资料或某骨科疾病临床分型的影像特点进行“混搭”授课。结果  既有骨科临床案例影像学分析;又有影像中骨科疾病分型,创新了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结论 骨科教学中“混搭”影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学 ;影像;混搭;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 要】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的特征性变人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具体包含核沟、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核重叠等,然而,有一些病例中不典型细胞核的改变则会致使诊断困难,产生病理医师间的诊断差异问题。创建客观性的诊断标准,并降低主观性的评价差异是临床病理诊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下文具体分析近些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在组织中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与分子遗传特点等展开综合性的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遗传学特点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的暴发暴露了我省现有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不足,特别是流行病调查人员数量与能力的不足,全面开展培训、建设一支注重实战、技术过硬的现场流行病调查队伍已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我省现场流行病学人才队伍现状、培训工作模式,结合现有培训的经验,在授课内容、师资力量、结业标准、结业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湖北省现场流行病培训的新模式,为推进我省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工作提出新思路。

  • 标签: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新模式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良的生活规律与饮食习惯为自身的健康埋下了诸多隐患。然而,近年来, 脑卒中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不可忽视的一大杀手,其目前在全球死亡原因中高居第二位,其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acute ischemicstroke, AIS) 是其最常见的类型,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 。神经影像技术是早期诊断 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重要医学手段,随着 神经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 的早期诊断成像由单模式单设备成像向多模式多设备联合成像阶段转变,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检查则将脑形态与功能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使 AIS 的诊断更加快速和准确,还能帮助 AIS 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预测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MTT比色法进行方法优化。方法 以 TF-1细胞为靶细胞,采用 MTT比色法测定重组生物制品的生物活性,并对其中 TF-1细胞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裂解液种类进行优化。结果 胎牛血清对 TF-1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但在生物活性测定时,胎牛血清会影响 TF-1细胞对重组生物制品的依赖性,对活性测定结果造成干扰,影响实验敏感性。裂解液 A和裂解液 B作用后,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均在 80% ~ 150%之间,但裂解液 B溶解后不再出现沉淀,同时不会与残余的 MTT 发生反应,裂解液 B过夜作用后检测 A570/630nm及 R2值明显高于裂解液 A,且重复性好。

  • 标签: TF-1细胞 胎牛血清 MTT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