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劳动合同中关于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或绩效考核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约定一般认定有效,但用人单位依据该约定行使岗权时,应当符合公平合理原则。卓某于1997年6月24日人职某有限公司,任职部品一部烤漆课一厂人工线组喷B班班长。双方劳动合同约定卓某工作岗位为“员工”,卓某同意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和绩效考核随时调整其工作岗位。

  • 标签: 用人单位 工作岗位 绩效考核 劳动合同 劳动者 人工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三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三房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15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与ICU住院时间均显著早于甲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与护理满意度同甲组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三房患者情况,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三房心 围术期护理 循环系统 肺动脉高压危象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40例产妇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14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观察组的产妇施行全产程持续胎监护,对对照组的产妇采用传统胎听诊,观察比较两组胎儿的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的正常率为91.4%、宫内窘迫发生率为5.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4%、漏诊率为1.4%;对照组胎儿的正常率为80.0%、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7%、漏诊率为4.3%;观察组胎儿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两组胎儿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施行全产程持续胎监护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胎儿的情况进行判断,从而降低胎儿的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广大妇产科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胎心监护 产程观察 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麝香保丸45mg,3次/日,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症状及心电图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101例,占98.06%,对照组为92例,占89.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心电图改善100例,占97.09%,对照组为90例,占87.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老年 冠心病 心绞痛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84-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剂量他汀治疗急性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02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90例急性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三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40、20、10mg/d剂量的他汀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急性梗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改善程度显著由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表明高剂量的他汀在临床上治疗急性梗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通过严密的临床监护,可采用高剂量的他汀进行治疗。

  • 标签: 不同剂量 他汀 急性心梗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行复脉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自愿参与临床研究的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成两组后行不同疗法,其中对照组行心律平疗法,治疗组行复脉汤疗法,评定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行复脉汤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加强机体营养,值得借鉴。

  • 标签: 复脉汤 心脉痹阻型 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BMI≥28kg/m2、心率65~90次/mi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前瞻性电门控扫描和回顾性电门控扫描,各30例,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积(DLP)。结果回顾性电门控扫描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3.47±0.61)分,前瞻性电门控扫描患者为(3.18±0.94)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电门控扫描患者CTDI和DLP明显低于回顾性电门控扫描患者[(32.44±10.18)mGy比(45.86±15.34)mGy和(458.00±95.27)mGy/cm比(532.15-.I-154.4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BMI患者,采用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扫描程序,尤其是前瞻性电门控扫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质量指数 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