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在颈静脉术前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颈静脉患者29例,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6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观察本组患者栓塞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神经介入治疗,其中有26例顺利完成栓塞,余下3例同时进行了岩下窦栓塞。本组患者均在栓塞完成的72h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8例出血量控制在200mL以内;1例患者因为没有充分的栓塞供血动脉,术中有较多出血量,在1100ML。结论:颈静脉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手术操作不必要的损伤,是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 标签: 颈静脉球瘤 手术切除 神经介入 术前栓塞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松果区的组织来源复杂多样,临床症状也表现不一,通过分析松果的影像表现,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有效治疗松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或者病理组织证实的松果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结果松果囊肿10例,脑膜2例,胶质4例,生殖细胞8例,畸胎2例。结论通过影像诊断能够清楚的显示松果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松果体瘤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DSA导向经皮椎成形术治疗椎转移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椎转移,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接受DSA导向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观察组,n=30),另一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骨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16.45±2.38mm)高于对照组患者(15.53±2.22mm),(p<0.05)。结论:以DSA导向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针对椎转移患者,可有效抑制骨痛,改善椎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DSA导向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患者32例,给予其介入治疗,如: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出血风险评分与GOS评分≥4的患者数量。结果 患者经过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后,治疗后患者出血风险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GOS评分≥4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患者给予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治疗后发生出血的机率明显降低,预后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介入治疗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水泥椎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30例脊柱转移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观察组18例)及经皮椎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脊柱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1.1%)与对照组患者(33.3%)相比无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成形术与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脊柱转移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手术类型。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高龄淋巴化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19年3月~2021年1月间在本院治疗的60例高龄淋巴化疗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对时组组和观察组,均是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焦虑)、HAMD(抑郁)评分,化疗1d和1周、2周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化疗1周和2周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是2(6.67%)、3(1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淋巴瘤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3月~2017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磁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最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磁敏感加权 常规MRI序列 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淋巴化疗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1年1月—2022年4月间本院行淋巴化疗患者中挑选76例展开研究,随机分至两组,对照组行PICC置入,观察组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结果:经数据分析,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同对照组相较而言,优势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化疗患者实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淋巴瘤化疗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预防性优质护理对高龄淋巴化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连续纳入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14 例高龄淋巴分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7) 和对照组 (n=57)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 察组给予预防性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 DVT 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 24h , 7d , 15d 天后下肢 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前,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并无差异 (P > 0.05) 。护理后,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较之前下降,且观察组分数比对照组低 (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96.49%vs82.46% , P < 0.05) 。结论预防性优质护理可降低高龄淋巴化疗患者下肢 DVT 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使患者保持身心良好的状态。

  • 标签: 淋巴瘤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cardioembolic stroke,CES),简称心源性卒中,是指来自心脏和主动脉弓的栓子通过循环导致脑动脉栓塞引起相应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CES的病因更复杂、病情程度相对更重、预后更差、复发率更高,存在对其认识不足、治疗策略差异等问题,常常容易被当成普通的脑梗死而被漏诊。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心房粘液引起多发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静脉溶栓诊治过程。

  • 标签: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 心房粘液瘤 缺血性脑梗塞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讨论嗜铬细胞,副神经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嗜铬细胞/副神经节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法和病理结果。结果241例患者中,嗜铬细胞223例(92.5%,223/241),副神经节18例(7.5%,18/241)。家族性嗜铬细胞20例。有高血压症状193例,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30例,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170例。241例患者中病理回报恶性倾向30例,恶性8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75例。随访1~7年,术前有高血压症状者中24例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仍稍偏高,口服降压药物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患者血压恢复正常;8例恶性嗜铬细胞者中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嗜铬细胞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术前药物扩容准备可以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嗜铬细胞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和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疾病需要开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时,为其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静脉治疗护理)。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并发症指标、不良情绪指标皆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输液治疗中常会留置静脉导管,但操作不当、患者自护不当,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既不利于留置静脉导管优势的发挥,还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为此,本文将综述预防留置静脉导管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以供医务人员参考,有效增强静脉导管的留置效能。

  • 标签: 静脉炎 留置静脉导管 综述
  • 简介:摘要:临床输液治疗中常会留置静脉导管,但操作不当、患者自护不当,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既不利于留置静脉导管优势的发挥,还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为此,本文将综述预防留置静脉导管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以供医务人员参考,有效增强静脉导管的留置效能。

  • 标签: 静脉炎 留置静脉导管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所开具的全静脉营养液处方作为研究资料并具体分析,从而对全静脉营养液处方的合理性应用加以探讨。方法:本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整理并总结上述时间范围内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所开具的所有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分析处方的具体成分并探讨其合理性。结果:通过具体深入探究可知我院所开具的全静脉营养液处方相对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配方中的非蛋白热卡不足或者含氮量偏低等。结论: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开具全静脉营养液处方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达到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加强审核工作。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全静脉营养液处方 处方分析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   探究医护一化护理模式在出血性颅内动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出血性颅内动脉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40)、参照组(n=40)。均采取手术治疗,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医护一化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术前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参照组16.36%(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GQOLJ-74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化护理模式在出血性颅内动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还可以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