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Viatorr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腹部CT,以评价TIPS疗效。结果对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均采用直径8mm、覆膜段长度50~80mm的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对其中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于门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E-Luminexx裸支架1枚;1例患者因肝静脉端狭窄于肝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Fluency覆膜支架1枚。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08(29.32,40.22)]mmHg降为E23.31(21.43,26.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术后随访1.1~7.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均未再发生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术后1~7.7个月复查示所有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结论对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Viatorr支架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高血压 门静脉
  • 简介:目前,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方面的有关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标准相继确立。本文主要从目前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技术操作及内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TIPS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门静脉高压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Fluency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其中9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急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腔积液。TIPS术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随访1~18个月,分析疗效。结果11例TIPS术均获成功,共置入21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20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4~8cm。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2.00±4.12)mmHg降至(11.82±3.09)mmHg(t=10.76,P〈0.001)。6例在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经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术后腹腔积液明显减少。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无复发。9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2~14个月死亡[平均(5.67±4.00)个月];另2例分别随访16及18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支架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治疗,将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88%,术后再出血率为3.13%,术后一年发生分流道狭窄闭塞率为9.38%。术后门静脉压为(2.07±0.41)kPa,明显低于术前的(3.94±0.5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的技术难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4年8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367例行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技术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4)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963例技术无难度,其中1031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联合应用,19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913例直接行TIPS.(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404例技术有难度,其中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直径≤5mm404例、肝静脉全程完全闭塞7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93例、门静脉闭塞合并粗大侧支19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完全闭塞性血栓或癌栓142例、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空间关系不合理176例、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在肝外(肝裂增宽、肝部分切除后等)251例、肝内胆管扩张78例、其他情况64例(肝脏明显小、肝囊肿、多囊肝、肝硬化严重、肝巨大肿瘤、肝静脉段下腔静脉完全闭塞等).其中896例患者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联合应用,480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与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7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9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股静脉穿刺联合应用,12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肝穿刺、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3367例患者中,1035例行再次介入治疗,其中126例技术有难度.126例患者中支架上端“盖帽”32例,应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支架上端;支架开口部位与下腔静脉形成的角度较大56例,其中27例应用导引导管辅助,18例应用RUPS-100的金属�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肝移植术后再发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九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5例TIPS治疗肝移植术后再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TIPS:穿刺插管进行造影检查、测量门静脉压力并栓塞曲张静脉。应用直径7mm或8mm的球囊导管扩张预分流通道,植入直径7、8、10mm的覆膜支架或裸支架,建立分流通道;再次进行门静脉造影检查及测量门静脉压力。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方式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临床症状。术后1、3、6、12个月常规行肝血管超声检查明确分流道通畅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采用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5例患者顺利完成TIPS,无严重合并症及死亡病例发生。支架植入情况:15例患者中,植入裸支架、覆膜支架和裸支架+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通道的患者分别为4、8、3例。15例患者中,建立直径7、8、10mm的分流道患者例数分别为4、8、3例。(2)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15例患者门静脉压力由分流前(34±8)mmHg(1mmHg=0.133kPa)降至分流后(21±7)mmHg,分流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P〈0.05);门静脉压力梯度由分流前的(26±9)mmHg降至分流后(12±5)mmHg,分流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8个月。主要临床症状:1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均为分流道再狭窄或闭塞导

  • 标签: 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消化道出血 腹腔积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传统股静脉釆血法与颈静脉采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抽血室静脉采血的128例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4例患儿行以传统股静脉釆血法,研究组64例患儿行以颈静脉采血法,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1%)明显比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5.00%)高,并发症发生率(3.13%)。结论在小儿静脉采血中,颈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股静脉釆血法,临床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小儿静脉采血 传统股静脉采血法 颈静脉采血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已广泛应用临床.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内,我院开展超声下PICC置管两年余,共置入245例,异位率极少,现将一例异位于对侧颈静脉,成功调整复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PICC异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55-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联合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经过2周以上Matas训练。结果6例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肿物大,颈内动脉末端难以显露,需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显露。无病例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能提高CBT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术前检查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