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60名护理人员分组成对照组30名,观察组30名,分别进行常规管理和分层次管理,然后对两组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积极性、操作水平、理论知识、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进行考核分析。结果经分层次管理的观察组在管理前后各项调查中指标提升成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层次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知识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护理管理 工作积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详细的检查,分析患者全身检查结果后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密切观察。结果94例患者中好转74例,好转率89.4%。病情恶化3例,占3.2%。病情未发生任何变化1,占1.1%。病死6例,病死率为5.9%。结论及早入院治疗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最有效措施。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更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有效的临床实习效果评价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存在不规范性。通过对实习效果评价现状的解析,归纳出当前评价体系的不足,指出弊端,为完善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奠定基础。因此,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统一的评价体系来对医学生临床实习进行有效评价,以不断促进医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培养出社会真正用得上的健全的临床医学人才。

  • 标签: 医学生 实习效果评价 现状 解析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clinical practice evaluation system of medical student
  • 简介:通讯作者荘健春(196811-)女,本科,主管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摘要目的比较2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入住ICU科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最小封闭技术联合气囊压力表获得压力值,每4h使用测压表进行监测一次气囊压,对照组予气囊最小封闭压力每4h监测一次气囊压力,并对刺激性咳嗽、是否有痰阻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的比较,以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最小封闭压力联合专用气囊测压表组在维持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呼吸频率、减少刺激性咳嗽及痰阻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优于气囊最小封闭技术组。结论最小封闭技术联合测压表进行气囊管理,不但操作简便,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单纯使用最小封闭技术每次放气充气对患者的恶性刺激。

  • 标签: 气囊管理 MOP 气囊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在我站放置宫型环TCu380及金属单环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期提高育龄妇女采用节育环避孕的效果。方法放置宫内节育器前以下简称IUD)要详细询问妇科病史、月经史,常用的避孕方法等,讲解不同节育器的异同点及优势和劣势,待患者选定节育环后,向患者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实施上环手术。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汇总随访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宫型环与TCu380环的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均明显低于金属单环,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但金属单环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宫兴环和TCu380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育龄女性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IUD,以期提高避孕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避孕效果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导师制个体化临床教学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14日~2012年3月14日到笔者所在科室轮转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双导师制进行带教,对照组用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职业认同感。结果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及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导师制个体化临床教学优于传统的带教方式,它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

  • 标签: 双导师制 临床带教 实习质量
  • 简介:作者简介陈淑媛,汉族,唐山市,硕导,质管办主任,主任护师,医院质量管理。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将1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比较其两组的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术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对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掌握健康知识程度、患肢功能恢复、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术后功能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路径 护理质量
  • 简介:作者简介曾小丽(1983-),女,湖北,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两年的实习学生做对比,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目标带教法。检测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及操作考试成绩,评估目标带教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目标带教法可整体提高临床带教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更明确了老师的带教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

  • 标签: 目标教学法 临床实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孕晚期指导孕妇执行拉玛泽分娩减痛技巧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将近期在我院自愿接受拉玛泽减痛分娩技巧训练的13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分娩的未接受拉玛泽减痛分娩训练的产妇1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程时间、活跃期、第二产程分娩疼痛程度、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缩短,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1);两组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001)。结论产程中运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可加速产程进展、减轻分娩疼痛,并有效促进自然分娩和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拉玛泽减痛分娩 产程 疼痛 自然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溃疡宁用于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复方溃疡宁纱条换药,对照组采用贝复济纱条换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溃疡宁用于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优于贝复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烧伤残余创面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溃疡宁 烧伤残余创面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托烷司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为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拟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托烷司琼组(A组);氟哌利多组(B组);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C组);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于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于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C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术毕前15min注射托烷司琼25mg;D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和记录四组患者用药后48h内恶心呕吐程度、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术后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1)。术后24h三组患者意识均清醒,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毕前托烷司琼预防性使用,可以减少术后患者PONV的发生,并且降低其严重程度。

  • 标签: 托烷司琼 妇科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在盆底肌训练法的基础上应用上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方法对中风后尿失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2例患有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法治疗,研究组采取盆底肌训练法加中药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取盆底肌训练法加中药穴位贴敷方法对患有中风后尿失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盆底肌训练法。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中风尿失禁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46 case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strok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康复模式在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的100例处于恢复期实行开放式管理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日间康复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估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康复状态评定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康复程度在入组时、参加日间康复模式的第1、第3个月末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PANSS、SDSS、MR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加日间康复模式后的第1个月末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第3个月末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日间康复模式能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兴趣和治疗主动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康复状态的提升,提高社会功能。

  • 标签: 日间康复模式 精神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作者简介黄登会,女,大学文化,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摘要目的观察HK切口保护套应用于II类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期间II类手术112例,分为观察组(使用HK切口保护套组保护切口)和对照组(使用3L手术粘贴巾保护切口),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切口的细胞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切口感染率、污染率、术中出血量、切口损伤率(电灼伤、擦伤、拉钩压伤、牵拉伤)、切口愈合情况等多项指标。结果(1)两组细胞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差异不大,均<1级,P>005。(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是25%和0,污染率5%和0,术中出血量(901±242)和(807±153)ml,切口损伤率(电灼伤、擦伤、拉钩压伤、牵拉伤)75%、5%、25%、5%和0,甲级切口愈合率95%和100%,对照组前3项指标高于观察组,最后一项切口甲级愈合率低于观察组,而且对照组随着切口与术中器械等用物摩擦次数增多,肿瘤的切口种植转移的风险和几率会相应增加,P<005。结论HK切口保护套360°有效保护切口,减少切口误伤和渗血量,有效预防Ⅱ类切口发生切口感染和肿瘤的切口种植转移,甲级愈合率高。

  • 标签: HK切口保护套 II类手术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