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椎病以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伏案、低头工作时间延长,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趋势。颈椎病已成为学生及青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运动疗法在提高颈椎病疗效方面有促进作用,能减少颈椎病复发,疗效显著[1-2],然而运动疗法使用臂力较多,肩周炎患者无法完成,臂力使用过多会诱发网球肘、腱鞘炎等疾病,很多患者不能坚持完成,影响颈椎病治疗效果。为此我们设计自制了一种能走进千家万户的功能锻炼装置,帮助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自2015年起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 标签: 颈椎病 功能锻炼装置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床边康复仪器对偏瘫患者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恢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功能锻炼方式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床边康复仪器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血细胞比容及全血比黏度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临床康复之后在Barthel指数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康复仪器对偏瘫患者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显著的降低血细胞比容以及全血比黏度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床边康复仪 偏瘫 功能锻炼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以导引为主的功能锻炼对慢性下腰痛(CL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71例慢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36例、针灸疗法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患者在针灸治疗同时进行腰部导引锻炼,治疗周期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DisabilityQuestionnaire,RMDQ)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RM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3个月后,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患者的RMDQ评分低于针灸疗法组(P<0.05)。治疗3个月后,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针灸疗法组为72.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慢性下腰痛,有助于提高长期疗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下腰痛 功能锻炼 导引 针灸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periarthritis,S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SP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SP患者76例,随机分为推拿组和针刺组,每组38人。所有患者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推拿组患者在功能锻炼基础上加推拿手法治疗,针刺组在功能锻炼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后观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及Melle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推拿组患者VAS及Melle评分均低于针刺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愈显率为5.3%,推拿组愈显率为21.1%,推拿组愈显率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SP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其疗效优于针刺配合功能锻炼

  • 标签: 针刺疗法 推拿 按摩 肩凝症 关节周围炎 肩痛
  • 简介:目的:对通络生骨胶囊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髋OA进行临床观察,以研究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作用的机理: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通络生骨胶囊内服,结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西乐葆口服,6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髋骨性关节炎症状,提高患肢的功能。讨论:通络生骨胶囊结合康复锻炼对髋OA的较好的疗效,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髋骨性关节炎 通络生骨胶囊 中医药
  • 简介:作者简介陈海燕(1980-),女,湖北荆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行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遵循临床路径在乳腺癌术后的不同时期根据患肢功能恢复的要求,制定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办法。治疗器结束后,观察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及达优率。结果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实验组为883%,对照组为697%,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达优率实验组为8604%,对照组为6356%。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显示实验组恢复情况好过对照组。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应用临床路径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及功能锻炼达优率,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自理能力。

  • 标签: 乳腺癌 功能锻炼 临床路径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