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共计74例。按照奇偶数字法,分组74例患者分成A组与B组,每组37例。两组都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A组采取桡动脉路径,B组采取股动脉路径。观察两组中出血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结果A组中出血量为(28.94±4.53)ml,B组为(36.01±6.04)ml。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B组为29.73%。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时间,A、B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桡动脉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能减少中出血量,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张萍(1979-),女,汉,天津市,本科,硕士,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接受PCI的600例患者,比较CIN组48例(8%)和非CIN组552例的资料,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600例患者中,有48例(8%)发生CIN。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生CIN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LVEF<40%、3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对比剂剂量、服用二甲双胍(P<005)。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后发生CIN的发生率比较高,对具备CIN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在术前积极做好评估和预防工作。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险因素Analysi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14例患者,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维度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评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凝血维度、血小板聚集率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有优势(P

  • 标签: 冠心病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中行延期支架植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我医院收治的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3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5例,对照组采取即刻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开展延期支架植入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延期支架植入治疗,可提高心功能改善效果,减少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高血栓负荷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延期支架植入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期并发症预防方法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资料,总结介入治疗围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成功,术后发生阵发性房颤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下肢穿刺部位皮下淤血2例,无封堵器材脱落、心肌梗死、溶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湛的介入技术与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针对性地做好围期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中压疮综合预防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实施中压疮综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5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无一例中压疮发生。结论采用恰当的中压疮综合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用护理人员的爱心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术中压疮 综合预防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