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l2月收集的115起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病人损伤结局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本研究中有0起Ⅵ级,0起V级,0起Ⅳ级,10起Ⅲ级,33起Ⅱ级,53起I级,19起0级。不良事件所涉当事人的工作时间为3起>15年,10起11年~15年,12起6年~l0年,25起2年~5年,65起<2年;职称为5起主管护师,13起护师,97起护士(包括实习学生、见习护士)。结论对于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事件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在第一时间上报,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极为有效。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中药调剂管理方案对中药房不良事件与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前与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后各选取80例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前行常规中药调剂管理的中药处方纳为对照组,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后的中药处方纳为观察组,对两组的中药房不良事件、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药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房实行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对降低各类不良事件与差错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与用药质量。

  • 标签: 强化中药调剂管理 中药房 不良事件 差错事件
  • 简介:恶性肿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肿瘤的发生与情志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对肿瘤、伴发症状,以及治疗中引发的各种情志变化进行阐述,并对情志影响恶性肿瘤的机理进行分析,对临床常用的干预方法进行总结。提示不良的情志会加剧肿瘤的进展,而良好的情志有助于病情的稳定乃至患者长期生存。

  • 标签: 情志 心理 恶性肿瘤
  • 简介: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有疗效优势,发挥这个优势的总则是辨证论治,三个关键是"胃气为本","处处顾正"和"意疗配合".

  • 标签: 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上的作用显著。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王彦晖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①肿瘤演变的种子-土壤-毒草学说;②辨证上辨象论治,尤重舌、脉;③状态调理,阴平阳秘的防治观。王教授以此治疗各种恶性肿瘤,验之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王彦晖 舌脉象 状态调理
  • 简介:大肠癌术后的腹腔内转移是治疗失败的第二位原因。因此,如何防止癌细胞腹腔内转移自然就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所谓腹腔化疗,就是将化疗药物在体外按照要求配置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药物次序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直接与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作用,

  • 标签: 护理学 中医肿瘤学 腹腔化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肺癌、胃癌、肠癌、肝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肿瘤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中医疗法预防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法及中医舌象分析仪检测法进行结果比对,获得123例肺癌、107例胃癌、117例肠癌及129例肝癌患者为有效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研究。结果:肿瘤患者中平和质占18%,8种偏颇体质占82%;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其次是阳虚质;胃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肠癌患者中以气虚质和阳虚质较多,肝癌患者中血瘀质较多。对照组人群中,平和质占32%,偏颇体质占68%。结论: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分布特点,肿瘤患者与一般对照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差异,肿瘤患者中医体质年龄及性别分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 标签: 中医体质 胃癌 肺癌 肠癌 肝癌
  • 简介:1中医膏方治疗的历史渊源中医膏方治疗,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1].〈五十二病方〉有"肪膏""脂膏""彘膏"等.〈黄帝内经〉有"豕膏""马膏"的记载.〈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了熬煎制胶的方法.〈金匮要略〉将内服膏剂称为"煎".至六朝隋唐时期的文献中出现补益类膏方.明清时期医家又将在剂型方面适宜滋养的膏状内服剂型应用于冬令进补,膏方逐渐成熟,膏方命名更明确.

  • 标签: 中医膏方 恶性肿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水的效果。方法对2006~2012年我院51例胃癌恶性腹水患者予水溶性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腹腔化疗。结果腹水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25例,无效6例。结论水溶性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腹腔化疗对胃癌恶性腹水效果明显。

  • 标签: 胃肿瘤 恶性腹水 腹腔化疗
  • 简介: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本病具有积液增加快、抽液后易反复等特点,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其发生率最高可达21%。近年来针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研究很多,下面从西医、中医2个方面综述其治疗现状。

  • 标签: 心包积液 局部治疗 腔注 中医 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外周途径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VC)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应用PICC建立长期输液通道(PICC组),100例应用CVC置管(CVC组)。对二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PICC组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V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置管相比,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在临床上部分治疗可取代CVC并达到与其相同的治疗目的,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规范操作,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CVC 并发症 预防 护理A comparative study of PIC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VC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complicatio
  • 简介:摘要当医院面对传染病突发事件时,为了保证护理应对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护理体系的良好运行,作者提出了对护士的思想准备与关爱、体恤,定期培训、强化知识,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完善应急制度,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定点检测与做好物资准备,反复演练,控制事件现场,做好传染病报告几项措施,从而确保较高的护理工作质量和保障病人、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 标签: 传染病 突发 事件 护理应对Nursing emergency of infectious disease
  • 简介:目的明确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证候、证素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联合应用有监督及无监督统计学方法,对恶性转化过程中非萎缩性胃炎(CNAG)、萎缩性胃炎(CAG)见腺体减少、CAG见肠上皮化生、CAG见上皮内瘤变、原发性胃癌5个阶段的证候、证素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在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整体存在"虚实夹杂、由实至虚"的证候演变规律,而在CAG阶段,呈现从虚实夹杂实证偏多,到虚实夹杂虚证偏多,再到虚实夹杂实证偏多的证候演变趋势;结合证候要素的变化,气滞、热、湿、阴虚、气虚、阳虚、血虚、血瘀、痰均贯穿从CNAG到原发性胃癌发展始终,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现气滞、热(实)→气滞、气虚→阳虚、气虚→气滞、热(虚)→血瘀、气虚的变化趋势。结论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具有虚实转化的证候、证素演变过程,其关键病理阶段为肠上皮化生,在临床进行有效的干预,实现既病防变,是阻断、逆转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慢性胃炎 恶性转化 证候 证素 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