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热性惊厥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896,P〈0.05)结论: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可提升护理效果,并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儿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循证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通讯作者蒋鸿飞(1971-),男,湖南祁东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急危重症科。摘要目的探讨五维赖氨酸颗粒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惊厥患儿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予退热及原发病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维赖氨酸颗粒间歇短程用药)各69例,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惊厥患儿复发率,P<005;平均惊厥次数、VEEG转变程度上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复杂性惊厥患儿,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杂性惊厥 五维赖氨酸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在预防婴幼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作用,以期减少该病对婴幼儿的脑损伤及降低癫痫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首次单纯热性惊厥并存在脑电图或(和)CT异常的172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观察组。治疗组予婴儿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总疗程2个月,辅予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族等药物,药物疗程随高压氧进行,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期间记录热性惊厥的发作次数,于随访期满后复查头颅CT、脑电图。对照组不行高压氧及药物治疗,随访项目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及随访病例76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发热惊厥复发病人12例,复发率158%,无癫痫病例;对照组复发病人26例,复发率325%,其中4例转为癫痫,占5%。经χ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头颅CT检查恢复正常率894%和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恢复正常率855%和66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患儿进行早期高压氧及神经营养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复发,减少发展为癫痫的几率。

  • 标签: 热性惊厥 高压氧 癫痫
  • 简介:目的:探讨发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6例发热患者进行分期、中医辨证、心理、口腔、皮肤等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3~7天的治疗和护理,体温下降至正常,未出现院内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发热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发热 护理
  • 简介: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而我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在1亿美元左右,仅占其中的3%~5%。目前,欧洲和日韩等国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通过在华合资和投资等实施本土化策略,纷纷涌入中国天然植物药品市场……实际上,这些都不过是“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预测,在今后5年,这种进入速度将以每年300%的速度递增,中国传统中药正面临被“喧宾夺主”的尴尬境地。

  • 标签: 天然植物药 发热 植物药市场 年销售额 中药制剂 医药企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热惊厥后心肌酶的临床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惊厥患儿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患儿的热惊厥类型进行分组,其中54例患儿为单纯型热性惊厥,作为SFS组;另54例患儿为复杂型热性惊厥,作为CFS组。对比两组患儿心肌酶指标的变化。结果 SFS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指标水平均低于CFS组,其中CK-MB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S组患儿CK-MB、CK、LDH指标阳性率均低于CFS组,其中CK-MB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K-MB、CK、LDH均呈现显著的下降,相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热惊厥患儿在发病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受损,其中CFS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更为严重。心肌酶指标CK-MB的敏感性最高,可在早期心肌受损中发挥重要作用。热惊厥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心肌酶指标均呈现显著的下降,提升心肌受损得到改善。

  • 标签: 儿科 热惊厥 肌酸激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对济南军区总医院呼吸科2002年1月~2012年1月间156例FUO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其病因分布为感染性疾病(55/156,3526%)、风湿病及肉芽组织疾病(41/156,2628%)、恶性肿瘤性疾病(18/156,1154%)、其他疾病(21/156,1346%)及未明确诊断的疾病(21/156,1346%)。结论FUO患者绝大多数疾病可以经仔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充分的辅助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有创检查而得到确诊。PET-CT检查对能提供定位诊断,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不明原因 发热 临床分析
  • 简介:中医的外感发热广泛见於多种急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的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属于中医外感发热的病人,在发病初期直接找中医看,服用中药的人并不多,而应用的中药也主要局限在清热解毒利湿类药物的范围。这既存在着对中医认识上的误区.也涉及到对外感发热认识和药物应用上的局限和不足.本文结合自己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治疗外感发热的点滴体会.谈谈外感发热的中医认识和治疗用药。

  • 标签: 外感发热 治疗用药 中医认识 心得 清热解毒利湿 中药治疗
  • 简介: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机体正气抗御病邪和机体内在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发热的原因不同,因此其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高热和中热多见于外感发热;低热多见于内伤发热

  • 标签: 外感发热 宣散透热法 名老中医经验 典型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