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发热惊厥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03例发热惊厥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 n=51)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观察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 HAMA评分、 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发热惊厥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改善家属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发热性惊厥 预后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热性惊厥中应用门诊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发热患儿共81例,简单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1),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热性惊厥发生率、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热性惊厥中,对于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缩短患儿退热时间,加快惊厥患儿其病情恢复速度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门诊护理 门诊 小儿 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门诊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对小儿热性惊厥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快速抑制患儿病情,减少复发次数,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护理 小儿 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热性惊厥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例数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惊厥复发和持续情况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复发和持续情况数据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小儿热性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发热门诊就诊的患儿共96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48例患儿,通过门诊护理干预,参照组48例患儿,通过常规护理干预。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热性惊厥出现概率和护理质量分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热性惊厥出现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分值明显比参照组高,(P < 0.05)。结论:运用门诊护理干预的方式对于降低小儿热性惊厥的出现概率效果显著,所以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干预 小儿热性惊厥 优势评价
  • 简介:病人,男,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渍疡1个月,伴发热5d,于2006年4月14日就诊于我科,并住院治疗,病人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丘疹,皮损逐渐泛发全身,并于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皱折部位出现糜烂、溃疡、结厚痂,溃疡、结痂处自觉疼痛。发病20多天时,在当地医院治疗,口服强的松30mg/d,共4d,效果欠佳,并于入院前5d出现发热,体温38.5℃~39.0℃。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皮肤科情况:口腔黏膜多处浅表糜烂,面部、躯干、四肢泛发黄豆至蚕豆大暗红色斑疹、丘疹,部分皮损上有少许屑,并可见坏死、结痂性损害;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皱折部位糜烂、溃疡,上覆盖褐色厚痂,痂皮下有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正常、肝功能、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

  • 标签: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溃疡性 发热性 浅表淋巴结 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童热性惊厥急救护理中运用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病例筛选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儿童热性惊厥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程序化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急救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急诊急救、惊厥消失、退热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救治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较少(P

  • 标签: 儿童热性惊厥 急救护理 程序化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方案中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到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小儿热性惊厥60例患儿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患儿实施门诊护理;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惊厥发生情况及家长健康教育合格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门诊护理干预实施在热性惊厥患儿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门诊护理 小儿热性惊厥 临床效果 家长满意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手段对急性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收治的 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患者2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例,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 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 急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共收治小儿惊厥152例,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抢救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护理 小儿惊厥 惊厥例
  • 简介: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新生儿至年长儿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以婴幼儿最为多见。由于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引起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抢救止惊,同时判断病因后进一步治疗。现将200例小儿惊厥的特点及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小儿惊厥 护理 缺氧性脑损伤 各年龄组 反复发作 持续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它们是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当体温升高到39度以上时,就会出现抽搐。排除颅内感染等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抽搐、双眼斜视等,也可出现意识丧失。临床上,热性惊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性热性惊厥,一种是复杂性热性惊厥。这种疾病发生在 6 个月至 4 岁的儿童中。单纯性热性惊厥预后较好,复杂性热性惊厥预后较差。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是必要的。在小儿热性惊厥的实际治疗中,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 标签: 高热惊厥 护理干预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发热时肛温与颈温的差异,为临床发热婴儿测温部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银柱式温度表对22~26℃温下的126例6个月以下体温升高婴儿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测量肛温与颈温,依据肛温高低将其分为高热组35例,中等热组47例,低热组44例,对3组患儿肛温与颈温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低热组患儿肛温与颈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等热和高热组肛温与颈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低热时应常规测量肛温,在中等热和高热时,颈温可作为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体温越高颈温与肛温越接近。

  • 标签: 婴儿 发热 肛温 颈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