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培养标本送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归档病历220份,对患者培养标本采集送检过程中可能影响标本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送检的主要因素。同时,成立持续质量小组,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标本的采集、培养、送检管理。结果:结果显示影响呼吸科患者培养标本质量的因素包括:培养采集流程不规范、护士未考虑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导致标本采集不正确、部分患者不能配合等。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呼吸内科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由77.6%上升至96.8%,标本留取天数由5.2天减至3.3天,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标本送检,缩短标本留取时间。

  • 标签: 痰培养标本 送检率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进入冬季,许多人的慢性气管炎开始发作,也变得多了起来。

  • 标签: 痰多 慢性气管炎
  • 简介: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和瘀共存是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痰饮 瘀血 痰瘀互结 痰瘀致病假说
  • 简介:本文系统总结了刘中勇教授对浊这一病理产物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分析了浊与五脏的相关性,认为瘀互结是浊临床表现的常态,化痰浊首先应当健运脾胃。

  • 标签: 痰浊 治疗 经验
  • 简介:目的:观察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热郁肺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热清注射液和舒萨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舒萨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常规、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舒萨林加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热郁肺证,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舒萨林组,尤其在证候疗效方面作用明显,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热清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郁肺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后辅以机械振动排对开胸手术后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胸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机械振动排后予雾化吸入,B组机械振动排前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日均咳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的情况。结果A组与B两组日均咳痰量、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雾化吸入后再辅以机械振动排是开胸手术后排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开胸手术 排痰效果 雾化吸入 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