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科患者标本留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22年4月份收治的10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5月份所收治的11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标本采集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标本采集流程上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标本留取、合格。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对照组标本留取38%、合格88.1%;观察组标本留取56%、合格99.6%,观察组标本留取、合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结核患者标本留取及合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提高患者标本留取中采取品管圈活动后,分析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方法:摘选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的住院患者为范例,全部采集标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加以分组,每组均8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行传统留存流程(实施前),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行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记录并比较组间的标本留取。结果:改善后的数据84.4%高于目标值76.4%,达到改善的预期目的。结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标本留取,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痰标本留取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优化送检流程对标本留取过程中合格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标本留取及送检过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将干预前后标本的合格、培养的阳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优化送检流程后标本的合格和阳性均高于优化送检流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标本留取及送检的过程中优化送检流程,可明显提高培养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优化送检 痰标本 合格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呼吸科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标本留取合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和标本合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体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呼吸科 患者 痰标本留取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中的效果。标本留取是呼吸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标本留取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患者依从性低、标本质量不高等。本研究通过引入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和方法,对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过程进行改进,以提高标本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在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临床呼吸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质量改进 呼吸科 痰标本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科患者24小时尿标本留置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循因导果,探讨解决思路及办法,拟定政策及进行实施,确保患儿尿标本规范留取,确保患儿标本规范管理,提高标本留取合格,从而使临床工作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同时提高患儿住院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24小时尿标本留取率 健康教育 原因分析 对策制定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养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例,每人收集1份培养标本,根据是否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进行传统监测手段,而研究组20例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通过观察标本合格,来分析监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标本合格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呼吸科 危重症医学科 痰培养标本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培养标本送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培养标本送检”为活动主题,对改善前、改善中、改善后的培养标本送检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活动中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结果 品管圈能够有效提升住院患者培养标本送检,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改善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痰培养标本 送检合格率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指导患者留中段尿培养标本的效果。方法将215例需送检尿细菌培养患者按先后顺序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对照组108例,采用口述讲解指导,观察组107例,采用口述讲解辅以茶壶冲水演示法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对留中段尿培养标本方法的理解程度及尿标本合格。结果观察组理解98.13%,尿标本合格95.33%;对照组患者理解88.89%,尿标本合格87.04%。两组患者理解、尿标本合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边讲解边用茶壶冲水演示指导患者留取中段尿培养标本,易为患者理解并掌握,从而提高尿标本的合格

  • 标签: 中段尿培养标本 留取方法 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上常对肺、气管、支气管疾病的患者采集标本,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重症、昏迷、不能自主咳嗽等肺部感染患者采集标本时,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采集,往往因留取方法不正确、容器不规范、环节多等因素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因此,我科对试管式标本采集器进行了改造,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采集器 痰标本 试管 肺部感染患者 支气管疾病
  • 简介:<正>鼻胆管引流是指经十二指肠镜将塑料导管一端插入梗阻以上的胆道内,导管的另一端从鼻腔内引出体外[1]。目的是引流胆汁,用于各种良恶性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此方法不用开刀,创伤小,深受住院病人欢迎。经鼻胆管引流亦可留取胆汁标本,但鼻胆管末端开口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留取胆汁培养容易污染,引起胆汁培养细菌假阳性。2013年2月起,我们采用可控式吸管和引流袋收集胆汁标本,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鼻胆管引流留 胆汁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QualityControl Circle,QCC)在提高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运用QCC前,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运用QCC后,比较运用QCC前以及运用QCC后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结果:运用QCC前后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QCC可有效提高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QCC 24h尿蛋白定量 标本留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护理干预对无肺结核患者引成功率及菌阳性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无 肺结核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 。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引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培养标本质量对培养结果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培养阳性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培养标本为污染标本,导致细菌培养结果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甚至会对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造成误导,影响患者预后改善,还会导致医患矛盾以及医患纠纷发生升高,使得医院形象受损。因此,必须保证培养标本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儿科患者培养标本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研究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科 痰培养标准 质量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新生女性婴儿进行24小时尿标本留取的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需要接受尿标本检测的新生女性婴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24小时尿标本留取,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女性婴儿尿标本采集和留取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24小时尿标本采集不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尿标本留取不合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新生女性患儿 24小时尿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监测对提高儿童呼吸科患儿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方法留取标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监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标本送检和样本合格。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送检和样本合格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敏感指标监测 儿童呼吸科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肺部感染患者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循证护理,分析合格、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合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循证护理 肺部感染 痰培养标本采集
  • 简介:[目的]探讨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和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8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00名临床护士,应用自行设计的标本采集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依据干预前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从标本采集前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存储及送检三方面进行重点环节干预。干预后收集2016年9月—12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时应用相同的问卷对干预后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前后临床护士的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及标本采集不合格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对标本采集的认知评分(18.60分±1.36分)高于干预前(12.25分±3.32分),不合格标本(0.18%)低于干预前(0.6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强重点环节干预,可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 标签: 标本采集 重点环节 不合格标本 认知 干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降低血标本退标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本院患者94例,将其依照随时间段分为对照组(n=47;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与试验组(n=47;2023年1月~2023年8月),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干预后退标、问题血标本占比和退标问题。结果:试验组退标、问题血标本占比与退标问题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检验中应用PDCA循环法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退标率 PDCA循环法 退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