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而临床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住院医师的灵魂。临床思维贯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全过程,是临床医疗规范的核心,体现了住院医师的临床诊断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住院医师虽有临床见习或实习经历,但现有的大环境下,住院医师在实习过程中,看的多,动手少,部分住院医师实习时还有可能"眼高手低",所以,住院医师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真正的医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不够,导致住院规培医师在临床就诊时,临床思维无法找到最佳的出发点及切入点,遇到临床突发状况或特殊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实践结合、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培 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44名,随机分为研究组24人,对照组20人。对照组学员主要在病房进行规范化培训,研究组学员一方面要接受病房培训,另一方面要完成每周一次上午与一次下午的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培训。比较两组学员入科、出科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学员入科前基本知识考核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分泌科培训结束后研究组出科理论考试及临床实践技能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带教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分泌科教学门诊能显著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内分泌科 教学门诊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带教
  • 简介:目的:观察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常规培训胸外科护士457人次,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医院开展护士能级分层培训,运用于2017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分层培训的胸外科护士503人次为观察组。将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病房管理、院内感染、护理文书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次员的学习能力、评估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领导才能、跨文化护理能力、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及知识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在临床工作1个月后调查,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级医院护士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培训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培训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 胸外科护理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结合'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广东省4个分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急诊科86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院区随机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师徒带教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三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护理活动自我效能评分中评判性思维、护理技能、沟通交流、适应环境四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试验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者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教学模式 急诊科 护士培训
  • 简介:[目的]探索新形势下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培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2013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50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作为观察组,201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5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对照组研究,按照制定相关细则培养2年,培养结束后进行专业理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等考核,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和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四项成绩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成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格率是94.0%,对照组合格率为80.0%,观察组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培养的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总体上优于传统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将会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转变,并对医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养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戴蒙开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戴蒙开颗粒治疗组(中药组),并以15只同月龄同性别的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给予剂量2.0g·kg-1·d-1的戴蒙开颗粒0.2ml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0.9%NaCl溶液灌胃;均灌胃12周。干预结束后,取脑组织分离线粒体,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protein1,Drp1)、分裂蛋白1(fission1,Fis1)、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atrophy-1,Opa1)和小鼠脑组织NIX蛋白的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Drp1、Fis1、NIX、Bax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Opa1、Bcl-2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Drp1、Fis1、NIX、Bax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Opa1、Bcl-2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戴蒙开颗粒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线粒体分裂融合异常。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戴蒙开颗粒 线粒体动力学 动力相关蛋白1 视神经萎缩蛋白1 分裂蛋白1
  • 简介: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白芷、吴茱萸、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芷治疗组、吴茱萸治疗组、川芎治疗组、西比灵治疗组。各治疗组分别灌胃药物,于末次灌胃1h时,硝酸甘油10mg/kg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4h时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干组织CGRP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含量显著增高(P<0.05),5-H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NO含量降低(P<0.05),5-HT含量及CGRP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川芎组CGRP阳性率高于吴茱萸组(P<0.05)。结论三种中药均能改善偏头痛动物行为学表现,减少NO分泌,增加5-HT含量,降低CGRP阳性率。

  • 标签: 偏头痛 川芎 白芷 吴茱萸 一氧化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化瘀方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肾组织形态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5/6肾切除方法建立CRF模型。实验设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益气清利化瘀配方颗粒,含生药7.58g/ml)、西药组(氯沙坦钾片,6.42g/L);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灌胃纯净水,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均2ml/d。干预60d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计算肌酐清除率(CCr);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两药物组SCr、BUN均明显下降(P<0.05,P<0.01),CCr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中药组对肾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HE染色显示,两药物组的肾小球纤维化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且中药组肾小球结构较清晰;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皮质、髓质的TGF-β1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可改善CRF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纤维化,下调CRF大鼠TGF-β1表达,其抗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1表达及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益气清利化瘀方 肾脏纤维化 病理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