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杆菌科细菌的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某某医院1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杆菌科细菌,使用PCR和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鉴定及筛选,该法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特异性,用药敏实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PCR法筛选出的目的菌株进行MIC测定。结果通过PCR及测序,共分离出产KPC型碳青霉菌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株,大肠埃希菌1株。将采用PCR测序鉴定的7株产KPC型碳青霉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其中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对实验菌株的敏感程度为中介至耐药、阿米卡星对实验菌株敏感率为66.7%,而其余菌株耐药100%。10株耐碳青霉烯酶临床收集杆菌科细菌,经过改良Hodge试验测定,共有8株MHT试验为阳性。其中有2株菌PCR测序为阴性,MHT试验为阳性。针对本实验,改良Hodge试验测定产KPC型碳青霉菌株的灵敏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100%。结论用MHT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需用检测基因的方法作进一步确认。虽然该方法还不足以替代PCR检测技术,但可以用于临床待确证标本的初筛。

  • 标签: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Hodge 生物学特点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一株耐碳青霉烯阴沟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检测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及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改良Hodge实验和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初筛,并用4对金属酶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进行AmpC酶的检测。结果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碳青霉烯和三代头孢耐药,并不被传统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但对单环类的氨曲南敏感。改良Hodge试验和组合纸片法金属酶的初筛试验均为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Vim-2及Vim-5型金属酶基因。AmpC酶检测结果表明受试菌产诱导型AmpC酶。结论产Vim-2和Vim-5型金属酶是此株阴沟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原因,产诱导型AmpC酶可能参与其多重耐药机制,同时提示碳青霉烯类耐药性有向杆菌科扩散的趋势。

  • 标签: 耐碳青霉烯 阴沟肠杆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AMPC酶
  • 简介: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建国以来,有关痈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在继承古人经验基础上,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理论渐趋完善,治法处方日益丰富,提出内服药物、外服药物、中药灌肠、针刺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文章就建国后痈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以更好的发挥中医在痈中的治疗优势。

  • 标签: 肠痈 中医 治疗
  • 简介:综述脑-轴与脑-互动、orexin、脑-互动与易激综合征(IBS)三者的密切关系,艾灸调节胃肠动力和镇痛作用机制。认为orexin及脑-互动对IB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脑-轴是艾灸治疗IBS机制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IBS) 脑-肠互动 OREXIN 艾灸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段式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治疗多发瘘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近一年本院50例多发瘘患者,均行分段式内营养、消化液回输治疗,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护理5d后均脱离静脉营养,营养状况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0-30d内痊愈;出院时,本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多发瘘采用分段式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 标签: 多发肠瘘 分段式肠内营养 消化液回输 护理体会
  • 简介: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痤疮杆菌(Propionibacteriumac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菌,它广泛存在于毛囊皮脂腺内,是导致痤疮的条件致病菌。由于抗生素监管不利,使得耐药痤疮杆菌的比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寻常痤疮的临床治疗。该文介绍了近年来研究发现有抗痤疮杆菌作用的植物成分,以期对痤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植物 痤疮杆菌 抑菌
  • 简介:作者简介付俊,女(1972-)主管护师,护士长,湖北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对临床13例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做好外、内营养支持护理,瘘口护理及皮肤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病情护理等综合性治疗。结论瘘病程长,做好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对帮助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肠瘘 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