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6年就将癌症列为慢性病,而不是人们常常认为的突发性死亡疾病。癌症研究界有“3个三分一”的说法,即三分之一以上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治疗可减轻或缓解症状,三分之一的癌症经过治疗可以延长寿命甚至治癒。

  • 标签: 认知 防癌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死亡疾病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情况。方法自行设计优质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对我院21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认为技术过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感受、工作认真负责、主动提供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的指证,实施优质护理时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力资源不足、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管理问题等。结论护理人员应培养过硬的技术,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人员 认知
  • 简介:护理关怀有其专业性,而在其专业性的基础之上,护理关怀还应有其伦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终极意义。试图透过道德哲学反思,探讨当代护理关怀所涉及的意义向度及其相关问题,并由此进一步阐明其与文化、伦理及宗教可能交关的理念思考与实践课题,以彰显护理关怀作为一种生命关怀的真实意义。

  • 标签: 护理关怀 专业伦理 终极关怀 灵性照护 缓和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程度。方法: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自行设计医院感染调查表,对130例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医院感染定义回答的合格率为60%,消毒灭菌的知识合格率为77.39%,医院感染诊断与来源的合格率为40%,自身防护知识合格率为70%。结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理解尚缺乏,应采取合适的方法增强护理人员对感染知识的认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认知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从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到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首先入选患者必须为 冠心病疾病,其次符合研究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将 64 名患者,使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有 32 例,接受 认知行为干预,而对照组 32 例患者,为其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以对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 ( P< 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护理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 认知行为干预,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科室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是一个理想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护理 护理 效果
  • 简介:本文在新近的元认知理论基础上,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元认知策略的使用现状。研究发现,学生不常使用这些策略。在四类元认知策略中,选择类策略使用频率略高,监控和评价类使用最少。在阅读教学中,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元认知策略培训。

  • 标签: 非英语专业学生 元认知策略 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首先入选患者必须为冠心病疾病,其次符合研究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将64名患者,使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有32例,接受认知行为干预,而对照组32例患者,为其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以对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护理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科室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是一个理想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诸暨市中医院建院于1983年6月,1996年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验收,获得“全国示范中医院”称号。1997年门、急诊量20.98万人次,业务收3157万元,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医疗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几年来,我院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为主题,以医院“全方位满意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提高优质服务和医疗质量这一中心,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工作,

  • 标签: 职业道德建设 中医院 诸暨市 医院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