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从临床角度研究方辨治不孕症,发现仅用一个方辨治不孕症尚有一定局限性,若能将2个或3个方合方应用,常常能取得预期最佳治疗效果,如茵陈蒿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辨治肝湿热、血虚阳虚证不孕症;天雄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阳虚夹热、寒湿浸淫证不孕症;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右归丸合方辨治阳虚夹痰湿证不孕症;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与四妙丸合方辨治湿热瘀阻血虚证不孕症;四逆散与二仙戟蚣汤合方辨治阳虚肝郁证不孕症,温汤与栀子豉汤合方辨治寒瘀血虚夹热证不孕症。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经方 合方 不孕症
  • 简介:《本草集注》是继《神农本草》之后,对中药理论的又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其在诸多方面对《神农本草》所初步构建的中药理论体系进行了完善与创新。本文立足于《本草集注》原文,从药物分类方法、药性配伍理论、药物采收炮制、剂量剂型、服药方案、编写体例等方面介绍《本草集注》对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影响,说明其在中药理论体系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本草经集注》 《神农本草经》 中药理论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与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与对照组(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2cm以下的结石时,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皮肾镜取石术的结石清除率较高,是治疗直径2cm以上的结石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中医体质与临床辨证施治结合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将辨体质与运用方相结合用于辨治胃癌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热点。辨体质与辨证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辨证以辨体质为内在基础并且包含辨体质,辨体质使辨证更加快速准确。从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运用新加良附方可以改善阳虚血瘀型胃癌的证候表现。

  • 标签: 胃癌 辨体质 辨证 新加良附方
  • 简介:《针灸甲乙》(以下简称《甲乙》)是中国已知的第一部针灸专著,由西晋时期的皇甫谧撰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而成,这次编撰工作不单是对三部典籍的整理、引用和保存,更是对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科的一次再认识和创作。本文从《甲乙》对《素问》《灵枢》内容的选择,以及对所选内容的编排方法两方面入手,探究皇甫谧编撰《甲乙》的思路和方法,力求对理解和运用《甲乙》文有所助益。

  • 标签: 内容选择 针道 事类相从 删其浮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方法治疗中央区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2例累及中央区顽固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导航、术中唤醒、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手段对癫痫区进行定位治疗。结果术后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对侧肢体肌力下降,3例对侧肢体肌力回升,活动更灵活;术后随访6-12个月,EngelⅠ级20例,II级6例,III级1例,IV级5例。结论中央区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治疗,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切除至痫灶、病变,外科术中唤醒等技术综合下,模式进行颅内致痫灶的定位,充分切除癫痫样放电区,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外科治疗 中央区 顽固性癫痫
  • 简介: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疾病,在辨证治疗方面较为复杂,变化多端。方是中医学的精髓,对于方的深入剖析及病因病机学的深刻体会,无论内科疾患亦或是外科顽疾均可达到异病同治之目的。本文为王玉玺教授运用方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三个病案分别从六淫、脏腑、气血三个方面结合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表述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荨麻疹上的具体应用,方证相应,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王玉玺 经方 荨麻疹 经验
  • 简介: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酸背痛,手足心热,或伴月经紊乱的一组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和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因此在治疗上以补充激素治疗为主,但是其副作用较大[1].

  • 标签: 经断前后诸证 肝肾阴虚 谢德聪 经验
  • 简介:根据《内经》记载,利用人迎寸口脉法不仅可以判断人体阴阳的盛衰,还可以快速知晓病变所在的经脉,继而有针对性地针灸、用药,临床价值极高;祝华英先生提出"气双向循行"学说,不仅化解了气循行方向的矛盾,还阐明了人迎寸口脉法的原理,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然而,"气双向循行"学说和人迎寸口脉法皆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末也提出了一些反思。

  • 标签: 经脉 经气 循行 人迎寸口脉法 补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