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红参水提物对哮喘小鼠炎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把60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红参水提物200mg/kg剂量组、红参水提物100mg/kg剂量组、红参水提物50mg/kg剂量组、地塞米松0.5mg/kg组。在末次激发24h后所有小鼠取左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哮喘模型组肺组织炎症浸润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的总数和各种炎症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5含量;取右肺组织用Westernblot检测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BALF中的炎症细胞计数、IL-4、IL-5水平增高,肺组织中的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红参水提物组有效剂量(100-200mg/kg)和地塞米松组小鼠与哮喘组小鼠相比炎症细胞计数、IL-4、IL-5以及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红参水提物在体内可能主要通过抑制NF-κBp65等核转录因子来调节Th2反应,以此来抑制炎症反应。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红参 NF-ΚB P65
  • 简介:正常大鼠吸入致敏大鼠血小板体外抗原攻击后上清液24h后对氯化乙酰胆碱(Ach)诱发的收缩反应性明显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量增多,致敏血小板抗原攻击后的化学发光峰值明显升高。用阿魏酸钠2.3和23mmol/L可明显抑制血小板以化学发光为标志的免疫性活化·同时冉诱发的高反应性和嗜酸性白细胞向肺内募集亦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 标签: 血小板 阿魏酸钠 气道高反应性 免疫性 致敏 诱发
  • 简介: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含量的方法,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器在样品瓶顶空吸附样品,对鱼腥草注射液样品进行提取,在相色谱仪进样口高温下解吸附,并用毛细管相色谱法分离甲基正壬酮。色谱柱为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高纯氮(纯度≥99.999%);柱温130℃;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00℃;流速1.0mL·min^-1。结果:甲基正壬酮在1.07~25.91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2.24%。含量测定结果与水蒸气蒸馏法(SD)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取代SD—GC法用于鱼腥草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分析。

  • 标签: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鱼腥草注射液 甲基正壬酮
  • 简介:目的:观察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炎症、重塑及肺组织Casepase-3、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哮喘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甘草次酸(200、100、50mg/kg)剂量组。以卵清蛋白加氢氧化铝致敏复制大鼠哮喘动物模型,病理观察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浸润和气重塑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哮喘大鼠肺组织Casepase-3、Bax及Bcl-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甘草次酸200mg/kg可减少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浸润,改善或逆转重塑;甘草次酸200、100mg/kg可上调哮喘大鼠肺组织Bax、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炎症及重塑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和下调抗凋亡因子Bcl-2有关。

  • 标签: 甘草次酸 哮喘 气道重塑 CASEPASE-3 BAX Bcl-2
  • 简介:目的:建立补肾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1mL·min^-1;测定制剂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淫羊藿苷在0.041~0.3241x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1.1%(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控制制剂质量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补肾胶囊 HPLC 淫羊藿苷
  • 简介:目的:建立楮实子与构树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试验建立了总黄酮的标准曲线,测得楮实子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2%,RSD=1.4%(n=6);构树叶中总黄酮含量为6.05%,RSD=1.6%(n=6)。结论:建立了楮实子与构树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楮实子与构树叶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

  • 标签: 楮实子 构树叶 总黄酮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测定芩枳丸中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为进一步提高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0.120~1.200、0.196~1.960、0.016~0.160、0.024~0.240、0.050~0.5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56%、98.20%、98.54%、98.27%、99.64%。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芩枳丸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重复性好,为产品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芩枳丸 橙皮苷 黄芩苷 黄芩素 大黄素 大黄酚
  • 简介:目的:建立骨伤洗剂中乌头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和AgilentC18(20mm×4.6mm,5.0μm)预柱;流动相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至pH6.25)-乙腈(70:30),检测波长:235nm;流速1.0mL·min^-1。结果:乌头碱在0.094~2.350μg(r=0.9985)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2.0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骨伤洗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骨伤洗剂 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陈皮口腔崩解片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醋酸-水(35:4:61);检测波长:283nm;结果:橙皮苷的线性范围为0.356~2.848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5%,RSD=1.23%。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陈皮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口腔崩解片 陈皮 橙皮苷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中药当归中蔗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odexNH2P-504E(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78:22)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1,柱温:60℃,漂移管温度:90℃,气体流量:2.1SLPM。结果:蔗糖在40.32—403.2μg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法可以用于传统中药当归药材中蔗糖含量的检测。

  • 标签: 当归 HPLC—ELSD 蔗糖
  • 简介:目的:建立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并测定鲜药材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方式提取丹参鲜药材,比较各提取液图谱差异,对丹参鲜药材提取的方式、溶剂用量等进行考察,并测定6批鲜丹参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鲜药材切段后回流提取或在特定溶媒中粉碎可提取出丹酚酸B;确定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为:药材切段,加入25倍甲醇,粉碎,超声30min。结论:丹参鲜药材中含有丹酚酸B,在提取前不能直接粉碎,否则不能提取出丹酚酸B。

  • 标签: 丹参 提取 成分转化 丹酚酸B
  • 简介:目的:建立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为指标,测定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Agilentll0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色谱柱:PhenomsilPC-8025,(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牛蒡苷元的线性方程Y=905.74X-90.113,r=0.9993,线性范围0.81~4.86μg;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2.244%。结论:采用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皆良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

  • 标签: 牛蒡苷元 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牛胶囊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2(250mm×4.6mm,5μm),乙腈-0.04mol·L^-1磷酸钠溶液(含0.01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用磷酸调pH至6.0)(50:1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6nm。结果:东莨菪碱在0.01946~0.583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4.17%。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东莨菪碱 金牛胶囊 含量测定
  • 简介:以《中国药典》收载的饮片用量,同全国擅用该饮片的名老中医经验以及重要中药文献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大量实例提示,药典中诸多饮片用量,在辨证与用量的关系、用量更新及用量大小等方面,均存在欠妥,不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亟待改进。为此,笔者在反复思考“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后,提出应当高度重视饮片用量研究和应用研究的3点建议。

  • 标签: 中国药典 饮片用量 中药 中医
  • 简介:目的:对不同种质黄芩中3种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为遴选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黄芩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采用UV-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验证并综合评价不同种质黄芩的化学质量。结果: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其中13号黄芩种质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1号、7号黄芩种质黄芩苷、黄芩素与总黄酮含量均较高。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次试验中1号、7号、13号为优良种质,可以作为黄芩新品种选育对象。结论:采用改进后的HPLC法可较好地测定黄芩3种黄酮类成分,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均遴选出了目标种质,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种质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 标签: 黄芩 黄酮类成分 主成分分析 灰色模式识别法
  • 简介:目的:建立赤芝水提取物中灵芝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8柱(150mm×4.6mm,3.5μm),以乙腈-0.1%醋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6nm,柱温:22℃。结果:样品中灵芝酸A分离较好,灵芝酸A的线性范围为15.32~306.4μg·mL^-1(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4%。结论:不同产地的赤芝水提取物中灵芝酸A含量有一定的差别,但该法简便、易行,为赤芝水提取物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高效液相 赤芝水提取物 灵芝酸A
  • 简介:目的:建立蒲地蓝消炎片中紫堇灵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5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67)(70∶〖KG-*2/3〗30),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9nm,柱温为35℃。结果:紫堇灵进样量在01415~03773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49%(n=6),RSD=04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蒲地蓝消炎片中紫堇灵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蒲地蓝消炎片 紫堇灵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虚燥更平浓缩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epaxHP—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99);体积流量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梓醇进样量0.0429~0.2145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按照加入梓醇浓度低、中、高分别测得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41%、99.99%、100.08%,相对应的RSD值为0.60%、0.72%0.47%,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均良好,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测定虚造更平浓缩丸中梓醇的含量。

  • 标签: 虚燥更平浓缩丸 梓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浙贝母药材中贝母素甲含量的结果差异。方法:分别采用2种方法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对测定结果的精密性与准确性及对不同批药材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方法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的精密性与准确性均较好,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偏高。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能更好地控制本品质量。

  • 标签: 浙贝母 贝母素甲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扫描法
  • 简介:目的:建立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一水(1:1)(每1000mL中加磷酸二氢钾3.4g,十二烷基硫酸钠1.7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1274~0.637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1.1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连参通淋片 盐酸小檗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