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与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80例卵巢癌病人分为浆液性癌组和黏液性癌组,对比病理特点。结果:浆液性癌分化程度低,黏液性癌分化程度高。结论:浆液性癌的分化程度低,预后较差。

  • 标签: 浆液性癌 黏液性癌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基层医院经胃镜检出341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期我院经胃镜检出的34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例特点,总结经验,以提高基层医院的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结果:341例患者有65.40%的年龄范围在40-70岁之间,年龄<40岁和>70岁的患者只占3.23%和31.38%,分别对比(P均<0.05)。341例胃癌患者的病灶部位于胃体胃角部的患者占45.45%,于胃窦部的占30.50%,于胃底贲门部和残胃的患者分别占21.41%和2.64%,于胃体胃角部的患者占比最高,对比(P<0.05)。结论:基层医院应用胃镜能检出早期胃癌患者,检出率较高,且检出的341例患者多为年龄范围在40-70岁之间的患者,病灶部位多发于胃体胃角部。

  • 标签: 胃癌 胃镜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4例的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为呕血、便血、胃流出道梗阻、腹痛、腹胀等。胃镜示黏膜下隆起性肿物,胃窦部为好发部位。镜下显示特征性丛状或多个团状样发展方式,在肌层中穿插发展,与胃壁肌层边界清晰,丛状结构面积不同,形状也不同,有些病例可长入黏膜内或突破浆膜层。2例患者均行远端胃切除,术后没有复发转移。结论: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具备良性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点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诊断HE染色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临床手术标本取材的石蜡病理切片100张,经不同措施的HE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不同HE染色技术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相比改进前的HE染色技术,改进后染色的标准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E染色对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意义重大,良好的HE染色技术的是切片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体检行宫颈刮片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进行妇科体检的妇女为研究样本,均进行宫颈刮片操作后染色分析,对于结果疑似病例开展病理学检查,并用于诊断疾病的金标准。结果:35岁以下妇女在患有宫颈癌疾病概率小于35-45年龄段妇女(P<0.05)。结论:宫颈癌疾病对于35岁以上妇女群体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妇女体检实施宫颈刮片检查可用于宫颈癌筛查,并获取较好的成效,为妇女健康提供了保证。

  • 标签: 妇科体检 宫颈刮片 宫颈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这,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病理特征:镜下见纤维、脂肪、肌肉组织内有单一一致的小、圆、蓝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中等偏小,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腻,未见明显核仁,胞浆少;核分裂相多见伴随灶性坏死,血管内见癌栓,侵犯颌下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Ki-67(>90%+)、CK.Pan(核旁点状+)、CK20 (核旁点状+)、Syn (+)、CD99 (弥漫+)、Bcl2(弥漫+),部分表达CgA,TTF-1个别细胞表达,均不表达CD56、CD45、Desmin、S100、Vimentin。结论:Merkel细胞癌为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很强的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没有明确治疗手段,预后很差,需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淋巴瘤、Ewing/PNET、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他小圆蓝细胞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Merkel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英文全称: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英文简称: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此病特异性并不高,诊断上容易被误诊为恶性神经鞘膜瘤、消化道平滑肌瘤等。不同疾病治疗手段不同,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尤为重要。近年来GIST临床病理诊断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为此病准确鉴别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诊断 恶性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英文全称: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英文简称: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此病特异性并不高,诊断上容易被误诊为恶性神经鞘膜瘤、消化道平滑肌瘤等。不同疾病治疗手段不同,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尤为重要。近年来GIST临床病理诊断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为此病准确鉴别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诊断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价值及临床病理。方法:抽选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5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述患者的诊断结果和肿瘤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率为100.00%,其CD117、CD34、S-100、desmin以及SM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73%、90.91%、43.64%、45.45%以及43.64%;上述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复发率为14.55%,转移率为5.45%。结论:手术为目前临床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措施,该疾病的免疫组化表型特殊,可根据免疫组化分析确诊。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肾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重点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资料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病理类型来看,IV型患者最为常见,其次为V+IV型;IV型、V+III型以及V+I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肾病综合征发生率;II型、III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肾炎综合征发生率;I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从临床表现来看,皮疹及血液系统反应最为常见;IV型患者容易出现皮疹、浮肿以及血液系统反应。结论:评估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在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的同时,还能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产生重要意义。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临床特点 病理特征 患者表现 病理资料 实验室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进展期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共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相关对象按照疾病阶段分为A组(进展期,n=64)、B组(非进展期,n=17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进展期腺瘤性息肉的腺瘤性质主要为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病理类型方面主要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相关人员有必要从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入手,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把握。

  • 标签: 腺瘤性息肉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龄患者临床麻醉特征以及避免发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取在2021年5月-2022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麻醉手术的老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另一组为全身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方式的特点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在麻醉后血压升高和下降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但全身麻醉方式在肌肉松弛和镇痛效果方面比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更强,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连续硬膜外麻醉低,P<0.05,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处于平稳状态。结论:针对老龄患者临床麻醉后特点,制定出有效的并发症处理方式以及预防对策,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确保老龄患者的手术和麻醉安全。

  • 标签: 老龄患者 麻醉特点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检验胃癌与病理检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采用病理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肿瘤标志物检查。对比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及肿瘤标志物参考值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相较于参照组而言更高,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均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检验能够发挥较好的诊断效果,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临床检验 胃癌 病理检查 临床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组,单纯血尿或蛋白尿组、血尿伴蛋白尿组、肾病综合征组,根据患者的血清生活检验指标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补体C3、血沉、IgA等指标水平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肾病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血尿或蛋白尿组和血尿伴蛋白尿组,对比(P<0.05)有差异。 每日的尿蛋白量与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肾小球慢性病变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疾病之间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年龄、性别与病理的改变无明显关系。结论: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类型较多,肾小球慢性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成人紫癜性肾炎 临床表现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内科住院患者是一类具有特殊临床特点的患者群体,其疾病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科疾病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因此内科患者的临床特点比其他科室更为复杂。了解和掌握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分析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内科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复诊 住院 内科 临床特点 患者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