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安全和卫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际卫生组织非常关注药品微生物污染问题,药品微生物检验成为了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控制微生物引起的药品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实验室药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则应该对药品微生物检测实施质量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最终对药品进行合格的评价。我国在药物微生物检验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药品微生物的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对其进行分析,并对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检测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比较。方法根据收取时间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一组为2011-2012年收取为观察组(100例)、一组为2012-2013年为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微生物检验,收取标本为200件,分析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微生物检验患者呼吸道标本阳性例数38例,所占比38.00%;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阳性例数10例,所占比10.00%;粪便标本阳性例数5例,所占比5.00%;其他非呼吸道标本40例,所占比4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相比具有差异,应对微生物检验的相关知识以及技术进行充分掌握,进而使检验准确率明显提升,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重要性已被逐渐凸显出来,其已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目的;分析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将本院临床收治的2,0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收集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1月,以不同的收集时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7年9月)与观察组(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每组微生物标本均1,000例。对比两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两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性率最高的为呼吸道标本,占比32.5%。其次依次为伤口分泌物、穿刺、血培养等标本。其中对照组微生物检验标准阳性检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阶段下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具有不同的差异,临床应以实际检验结果作为依据,给予相应的指导,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临床观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在口腔种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进行口腔种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在口腔种植中的治疗效果。结果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在口腔种植中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生长,促进骨结合,对于种植体周围炎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种植领域上有其足够的优势,在口腔种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应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其远期临床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标签: 釉基质蛋白衍生物 口腔种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场所,近年来部分高校因场地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与动物实验在同一间实验室进行,致使生物安全问题凸显,如致病源增加、病菌传播途径增加、实验人员受感染几率增加等。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保障实验中的生物安全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 动物实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30例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细菌培养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并对其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以及各季节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在30例婴幼儿中全部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病毒感染14例、百分比为46.67%,致病菌感染16例、百分比为53.33%;两种病原微生物对比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胶体金技术更能有效检测婴幼儿腹泻微生物。全年均可出现肠道致病菌感染现象,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增加其腹泻发生率,高峰期为6-8月,而轮状病毒高发期为9-2月。结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以轮状病毒为主,为此临床上应对腹泻患儿机体内的轮状病毒加强检测,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微生物检测 免疫胶体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55份不合格,在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中,60份为标本因素,占38.71%,46份为人员因素,占29.68%,30份为操作不规范,占19.35%,19份为其他因素,占12.26%;同时,1030份检验标本中,共分离出1095株病原菌,其中55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50.96%,43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39.82%,101株为真菌,占9.2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红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并且将病原菌的耐药性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使耐药率降低。

  • 标签: 病原菌 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效果,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总结婴幼儿急性腹泻出现的原因。结果在本组82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中,检测到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腺病毒、轮状病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其它病原菌,其中轮状病毒比例最高为40.24%(33/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应加强病原微生物项目的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患儿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 标签: 婴幼儿 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给予2种方式检查,一是血清学检验,设为A组,二是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设为B组,比较2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比较阳性率,A组为86.41%(159/184),B组为91.31%(168/184),经数据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病程的检出率,A组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均是有效的诊断方式,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确保诊断效率。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收集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差异较小,(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于病程<7天的检出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快速血清学检验对于病程时间≥7天的检出率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在临床中需要根据患儿年龄、病程选择最合适的检验方式,提高检出率。

  • 标签: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 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