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中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能。方法:选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间疑似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患者60例,均开展核磁共振、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总结核磁共振的诊断效能。结果:60例患者经关节镜检出阳性40例,阴性20例;核磁共振检出阳性42例,阴性18例。核磁共振、关节镜对半月板撕裂诊断的Kappa值为0.85,核磁共振的符合、敏感度以及特异度依次是93.33%、97.50%、87.50%。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中,核磁共振同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很高。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撕裂 关节镜 核磁共振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MRA)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MRI、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MRI、MRA诊断的准确、特异度、敏感度,及对疾病不同分型的检出情况。结果:MRA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准确、特异度、敏感度及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分型、两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分型检出均高于MRI、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MRA检查的效果比MRI、CT具有更高的准确、特异度、敏感度,且对疾病不同分型的检出更高,能全面、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为治疗疾病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CT MRI MRA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诊断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免疫层析技术在念珠菌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12-2018.8,选取115例疑似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为对象,经患者同意后,采集阴道分泌物,依次应用显微镜镜检法、五联检测法、免疫层析法、培养法完成检测,以培养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他三种检测方法的价值。结果:免疫层析法的诊断准确性90.43%、灵敏性90.74%与特异性85.71%均高于显微镜镜检法、五联检测法(P<0.05)。结论:在念珠菌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检测工作中应用免疫层析技术,可提升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念珠菌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检测 培养法 免疫层析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前列腺癌及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采用MRS、DCEMRI、MRS+DCEMRI进行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结果与前列腺增生诊断相比,MRS及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明显更高(P<0.05);MRS+DCEMRI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为100.0%(40/40),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为97.5%(39/40)。结论MRS与DCEMRI均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查可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超声弹性成像主要是依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特征的一种新技术,在弥补常规超声不足的同时,目前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弹性制,本文通过对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超声弹性分析,本文通过探究脾脏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旨在提升临床价值。

  • 标签: 脾脏 超声弹性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超声弹性成像主要是依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特征的一种新技术,在弥补常规超声不足的同时,目前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弹性制,本文通过对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超声弹性分析,本文通过探究脾脏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旨在提升临床价值。

  • 标签: 脾脏 超声弹性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结节选择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诊断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肝硬化结节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者收集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60例患者均接受DWI和SWI联合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病灶共计67个,病理结果证实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癌分别为39例、17例、11例,联合检查结果证实,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癌分别为37例、16例、10例,联合诊断和病理结果诊断准确差异较小。结论 肝硬化结节选择DWI和SWI联合检查通过分析信号变化,能够准确定性疾病,特别对于无法接受传统影像学检查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重视及推广运用。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肝硬化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接受DTI及DTT检查,分析其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12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数较为完整,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受压、偏移8例,部分中断4例。18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结论  磁共振DTT及DTI有助于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 标签: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孕妇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以试卷的形式调查孕妇对孕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比两组孕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孕妇对孕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期 健康教育 自然分娩率 母乳喂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参数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CT检查的150例冠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57例)、中度狭窄组(50例)及重度狭窄组(43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CTA 参数,并分析CTA参数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CTA检测冠脉狭窄准确为96.67%。与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D)均显著降低,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 (DS%)均显著升高;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MLA、MLD均显著降低,AS%、DS%均显著升高(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S%、DS%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2、0.81,P<0.01)。结论:CTA对冠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其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CTA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放疗情况分为敏感组 (50例 )和不敏感组 (40例 ),对两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对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放疗前,两组 PV、 BV、 TTP、 PE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放疗后,敏感组 PV、 PE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且 BV、 T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于肺癌放疗治疗中效果突出,通过定量评价肿瘤血流灌注改变,可早期预测放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 CT 灌注成像 肺癌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光成像技术在诊断肺结核患者时的应用。方法从我院近两年诊治的进行X线检查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75名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同一型号的X线机进行检测,根据X光线检查结果分析肺结核患者的病变分布、病灶类型和性质以及病灶形态。结果上中肺叶发病较高和双侧肺叶发病较高,其中浸润型肺结核偏多、增值性病变和干酪性病变发生较高、且多数呈现出大片或者小片状的阴影。结论X线诊断是临床中常用的手段,能够清晰地将患者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呈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在临床检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X线特征 病变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CT能谱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定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出血患者,从中抽取20例,均使用甲状腺CT能谱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并记录甲状腺结节出血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水浓度值、碘浓度值、有效原子序数值以及CT值,并观察甲状腺结节出血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能谱曲线,然后将能谱曲线斜率计算出来。 结果:CT能谱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出血的诊断有以下特征:高水量、低碘量、低有效原子数值、高CT值以及能谱衰退曲线斜率,以上特征均与甲状腺结节出血有直接关系(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出血患者来说,采取CT能谱成像技术实施诊断,具有极高的精准度,其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能谱成像技术 甲状腺结节 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护理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间接诊的需要进行磁共振磁共振检查的156例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7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优化护理,就两种护理方式对检查结果、患者依从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与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与74.36%,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优良为93.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4%,有P<0.05。结论:优化护理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度及护理满意度,也可使检查结果更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 磁共振成像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我院在2021年3月份至2022年2月份接受治疗脑血管疾病并进行CT脑灌注成像的10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这100例病人当中包括50例脑卒中病人;出现脑血管闭塞病变或者有脑血管狭窄情况发生的病人有38例,剩余病人出现了脑血管畸形。结果:通过为病人使用CT脑灌注成像分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可将病人的病灶充分显示,有利于医生的诊断,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研究。结论:对于出现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使用CT脑灌注成像,效果优异,诊断可靠。

  • 标签: CT脑灌注成像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