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产后乳房胀痛及产后泌乳的效果。方法:在 2019.01-2019.12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 60例产妇为实验组,给予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同期选取 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乳房胀痛率 5.0%显著低于对照组 21.7%,差异显著, P<0.05。实验组首次泌乳时间为( 15.6±0.7) h,对照组首次泌乳时间为( 23.8±1.3) h,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产妇护理中给予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有利于产后泌乳,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护理 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泌乳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子宫复旧及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1月开始研究,并于2022年1月终止研究,期间选取经本院治疗的80例子宫复旧及乳房胀痛患者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现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作传统组及研究组,各40例。传统组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宫底高度数据以及泌乳情况皆优于传统组,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妇子宫复旧及乳房胀痛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仪 子宫复旧 乳房胀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在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和促进泌乳中的有效性。方法:将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纳入研究并设定为研究样本,研究样本总计70例,参照随机分组法将这70例产妇做分组处理,其中35例产妇被收录于常规组,该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外35例产妇被收录于研究组,该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之后将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以及泌乳情况设定为评价标准。结果:乳房胀痛情况的对比中,研究组改善情况较好(P<0.05);泌乳情况的对比中,研究组促进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于产妇来说,应在产后护理中实施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这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以及促进泌乳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 产后乳房胀痛 促进泌乳 有效性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科室选择为妇科,病情确诊为异位妊娠,收治时间在2020.3-2021.3,收治例数为66例;对患者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干预。通过观察患者子宫内阻力指数、峰值流速、彩色血流信号发生情况以及宫内积液等情况来了解患者的病情,通过与病理学诊断对比了解经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相对照,诊断准确率为92.42%,经腹部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对以为妊娠患者的诊断采取经腹部超声诊断的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腹部 超声诊断 异位妊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与探究胎儿腹部异常特点及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行产前超声检查孕妇中截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产前超声检查孕妇376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检出胎儿腹部异常37例;对37例腹部异常胎儿二维超声、彩色超声腹部异常表现及腹部异常情况、产后随访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376例患者中,共检出胎儿腹部异常37例(9.84%);其中4例(10.81%)呈现消化道闭锁;1例(2.70%)呈现胎粪性腹膜炎;1例(2.70%)超声呈现肝内钙化灶;2例(5.41%)呈现完全性内脏反位;3例(8.11%)呈现脐膨出;4例(10.81%)呈现腹裂;5例(13.51%)呈现梗阻性尿路系统疾病;5例(13.51%)呈现肾缺如;1例(2.70%)呈现肾发育不良;9例(24.32)呈现肾脏囊性病;2例(5.41%)呈现盆腔异位肾。经对比超声诊断结果、产后随访及手术治疗诊断结果显示超声诊断符合率高达91.89%(34/37)。经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出21例(56.76%),经常规二维超声联合彩色超声诊断出16例(43.24)。结论 胎儿腹部异常超声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胎儿腹部异常诊断与治疗提供良好帮助及参考。

  • 标签: 胎儿腹部异常 产前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实施超声诊断的胎儿腹部囊性包块胎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胎儿包块的超声诊断特点并且分析产后情况。结果:本文收治的病例中,单纯腹部囊性包块占比为8.82%、脾囊肿占比为2.94%、卵巢囊肿占比为13.24%,肠重复、单纯腹部囊性包块、胆总管囊肿、巨膀胱占据较大。28周以上的患儿,卵巢囊肿的占比最大,其次为肠重复。分析产后具体情况,肠重复、单纯腹部囊性包块、肾上腺区囊性包块、卵巢囊肿产后消失率较高,但胆总管囊肿、肝囊肿以及巨膀胱的消失率较差。结论:为胎儿实施产前超声检查能够确定腹部囊肿包块的具体性质,并且给予合理、有效的产前咨询,从而对保障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胎儿 腹部囊性包块 产前超声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急诊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6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检查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急诊超声检查率87.18%(68/78)。其中脾破裂符合率87.50%(35/40),肝破裂符合率93.33%(28/30),肾破裂66.67%(4/6),膀胱破裂符合率50.00%(1/2)。结论:急诊超声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有着较高应用价值,可为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者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急诊超声 腹部闭合性损伤 应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予以腹部超声诊断的有效性。方法:择取40例疑似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处理(确保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X线尿路平片检查,观察组行腹部超声。结果:观察组诊断效果高达95.00%,明显高于65.00%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诊断工作中,与传统X线尿路平片检查相比,腹部超声的开展可明显提高诊断效果。

  • 标签: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腹部超声 X线尿路平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与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阴道超声及联合检查。比较分析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的效果。结果与单纯腹部、阴道超声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对前置胎盘、切口妊娠、异位妊娠、胚胎停止发育、急性盆腔炎等检出率明显更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急腹症确诊率方面,腹部超声为72.5%(116/160)、阴道超声为86.25%(138/160)、联合检查为93.75%(150/160),与单一检查相比,联合检查确诊率更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妇产科急腹症具有较高确诊率,且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便等优势,同时可对不同急腹症进行有效鉴别,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急腹症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2例急腹症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62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急腹症患者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急腹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临床宫外孕情况借助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明确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共计100名宫外孕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在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两年时间内,按是否应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为差异性和数字随机表法为基础,将其分作两组,各包含50名宫外孕病患,所有病患给予腹部超声进行检查诊断,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阴道超声进行合并检查诊断工作,之后对比不同的指标数据,主要指标为病患的宫外孕检出率以及胎芽,胎心,盆腔积液,假孕囊的检查率。本次应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 SS20.0,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宫外孕病患给予差异性超声检查诊断后的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处,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均是应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展开检查诊断的观察组50名病患数据占优势对比检出率;胎芽,胎心,盆腔积液,假孕囊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应用单一腹部超声展开检查诊断的对照组50名病患数据,有差异并且有较明显的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宫外孕病患而言,借助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展开联合检查诊断的方法,检出率及准确率更高,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期间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 诊断宫外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增强CT放射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效果。方法:2020.05~2023.05,录入5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均经由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行常规CT、增强CT放射诊断,将所获取的数据录入参照组、试验组。评价增强CT放射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诊断正确率比参照组高,种植灶相关数值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增强CT放射诊断的应用,利于提高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诊断 增强CT放射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