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证实为膝关节半月损伤的患者 72例,根据手术前所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6例。对照组术前采用 CT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检查操作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性高于对照组;纠纷事件发生仅 1例,少于对照组的 6 例;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达到 97.2%,高于对照组的 86.1%;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操作时间,但能够明显提高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例数,及由此所导致的纠纷事件,使患者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核磁共振 诊断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干眼症患者眼部症状与睑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在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一年时间内,选择 75例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睑腺开口评分,根据评分分为 0-5分组,分析各组的眼部症状评分,探讨眼部症状与睑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睑腺开口评分越高,眼部症状评分越高( 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眼部症状越严重,睑腺功能越差,因此针对干眼症的治疗可通过针对睑腺疾病治疗实现。

  • 标签: 干眼症 眼部症状 睑板腺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结合开放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8月之2020年8月于湖北省中医院接收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在临床上针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联合开放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微创 开放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 半月板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 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6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间,并对其采取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随访 2年,观察手术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从屈膝活动范围上看,术后 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t=4.046, p=0.000),术后 1年与术后 1个月相比,差异显著( t=6.983, p=0.000);伸直活动范围上看,术后 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t=18.831, p=0.000),术后 1年与术后 1个月相比,差异显著( t=2.413, p=0.017);此次研究的 80例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其术后 1年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与术前以及术后 1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 Lysholm膝关节评分上看,患者术后 2年的下蹲、跛行、上下楼梯、支撑、肿胀、绞痛、疼痛、关节不稳定等评分均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术后效果分级上看,这 80例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中,纵型损伤的优良率最好( 100.00%),其次分别为水平型损伤( 86.67%)、退变型损伤( 80.00%)、混合型损伤( 80.00%)以及放射型损伤( 75.00%)。结论 对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近一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损伤患者(n=40),对所有患者实施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良好,膝关节评分、MPTA、FIA较手术前均有改善(P<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对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损伤应用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