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计算血小板(PLT)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方法:在我院LIS系统中查找统计血液分析仪中符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80-94f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11.5%-14.5%的EDTA-K抗凝血液住院标本共计309份。用血小板显微镜手工计数方法作为金标准。同时用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数量,按照血液分析仪上的结果将查找的标本分为:8.8fl

  • 标签: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电阻抗法 血液分析仪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中 CRP 联合白细胞计数检测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以我院 2019.05-2019.11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 8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 400 例 )以及病毒感染组( 400 例 ),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 200 例 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对象 CRP 、白细胞计数。 结果: 3 组 CRP 、白细胞计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CRP 联合白细胞计数检测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CRP 白细胞计数 诊断 小儿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RP联合白细胞计数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同时间段做健康检查的人员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75例列为观察组,健康人员75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和白细胞计数分别做检测,分析对比其检测结果,并将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与诊断结果做对比,以此判定CRP联合白细胞计数检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值为(16.82±11.16)mg/L高于对照组(16.82±11.16)mg/L(P<0.05);白细胞计数值为(13.98±0.71)×109/L,也高于对照组成员(4.12±0.66)×109/L(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其诊断结果相比,其符合率为(97.33%)。结论:CRP联合白细胞计数检验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性疾病,其诊断准确率也较高,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

  • 标签: CPR水平 白细胞计数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以120例接受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为例,所有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分别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比两组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情况。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阳性率为38.33%,阴性率为61.67%,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阳性率为43.33%,阴性率为56.67%,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灵敏性为87.5%,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42.5%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特异性为82.5%,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78.33%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这两种检验方法的各有不足之处,因此,在临床上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尿液潜血检验,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检验方式,如果将两种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尿液潜血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9年 1月~ 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 1042例,来源于门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均进行尿分析检查以及尿沉渣镜检,以镜检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 458例,阴性 584例,尿分析仪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 100.00%、 90.41%、 89.11%、 100.00%、 94.63%, kappa检验系数 k=.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 +、 ++、 +++均存在不一致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关键词 ]尿液潜血;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产生原因较复杂,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结石、肿瘤、间质性肾炎、上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有关,目前血尿产生的具体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许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急性期最佳治疗干预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临床上对于血尿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液分析仪、镜检,近年来尿液分析仪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尿液分析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但近年来出现过渡依赖尿液分析仪情况。本次研究尝试对比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进行尿潜血分析,分析两种技术的特征、优势利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 2019年 1月一 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进行尿红细胞检查;②临床资料完整。入选对象 1042例,其中男 710例、女 332例,年龄 8~ 8l岁,平均( 43.1±10.3)岁。门诊 561例,住院部 471例,来源于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     1.2方法    尿分析仪选择 URIT及配套尿液干化学试纸条、质控品,同时有形成分分析仪清洗液以及维护液质控品。显微镜选择日产生 Olympus制 CX31生物显微镜。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医院建立有尿检验质控体系,尿液采集采用一次性离心刻度管完成。室内质控所采用的自控试纸等材料与设备均进行质控图分析,仪器精密度达到要求。从离心管中取出混匀的尿液 10ml,以试纸浸润 2s,吸净残余尿,上机,严格按照仪器以及试纸跳说明书操作,检测后记录原始数据,并人工审核修整。而后进行显微镜检,将 10ml,尿液置于离心管中, 400×g, 1500/min,离心 5min,放弃上层尿,保留沉淀物 0.2ml,由 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双盲法进行镜检,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内 RBC计数,以沉渣镜检法作为终检标准。报警方案:若尿有形成分红细胞( RBC)经人工图片修正或与尿镜检结果不符,则报警。     1.3观察指标    以镜检作为金标准,分析尿分析检查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指标采用符号 n、 %表示,采用 x2检验或 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一致性检验采用 kappa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尿液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     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 458例,阴性 584例。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 100.00%、 90.41%、 89.11%、 100.00%、 94.63%,    尿分析仪检查与镜检查的结果如下表 1,两者一致性 kappa检验系数 k=0.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 +、 ++、 +++均存在不一致晴况,尿分析检查普遍存在阳性强度偏低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尿常规的检查方法较多,对于血尿的检查主要包括肉眼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仪器检测等,肉眼检查可判断明显的血尿,其主要通过观察尿色、成分、透明度,或直接试纸检查酸碱度,以判断是否异常,但对于潜血即少量出血,肉眼判断较困难,肉眼检查仅能判断严重的异常。镜检可分为非染色以及染色两种,主要采用非染色法,操作简单。尿分析检查主要包括全自动尿分析仪、干化学法尿分析仪,也是本文中的尿液分析仪,能够分析尿液中的细胞含量、比重,并进而分析管型。但需注意的是不同型号仪器所使用的化学方法不尽相同,精度也存在差异。正常人新鲜尿中含有的细胞成分相对恒定,有上限,如潜血检查针对红细胞,正常人新鲜尿仅含有 0-2/μl。大量报道显示,尿分析仪检查与干化学法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基本取代了人工干化学法检查,加之价格适中、开机时间短,得到普及。    但尿分析仪检查并非万能灵药,作为一种检查设备,不可避免会出现误差,从而导致误漏诊。本次研究显示,尿分析仪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 100.00%、 90.41%、 89.11%、 100.00%、 94.63%,達到较高水平,误漏诊的主要集中在“ +”、“ ++”与“ -”之间的鉴别上,尿分析仪限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精度,对于“ +”、“ ++”,可能受其他因素干扰,导致强阳性转变为弱阳性,弱阳性鉴定为阴性。    近年来,全自动分析仪发展迅速,精密度高、受主管因素影响小,同时还有数据分析、处理等功能,易于开展质控,但价格昂贵,同时仍需要人工复检,尚未得到普及。    综上所述,尿液分析仪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