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配准误差研究鼻咽治疗次间摆位误差变化和治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影响。方法20鼻咽患者,其中男性12,女性8;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4岁。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每周1次治疗前摆位CBCT扫描,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中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X、Y、Z轴平移和绕各轴旋转误差。与误差限值(平移方向〈2mm,旋转方向〈2°)对比,任意一个方向大于阈值,通过六维遥控床进行自动的摆位误差校正。误差调整后再次扫描并配准获取调整后的误差。分析鼻咽摆位误差随着治疗变化的趋势。同时根据工作人员分组(4组)统计摆位校正的频率,分析治疗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在20的第1周至第6周的数据中,Y轴和Z轴平移摆位误差及Y轴旋转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对4组工作人员摆位校正频率统计对比,第1组为45.61%,第3组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4组差别不大(58.82%vs50.00%)。结论基于CBCT校正鼻咽摆位误差随着治疗的进行,有一定的减小。而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减少这一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次间摆位 摆位误差 主观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与CT对膀胱尿路上皮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膀胱尿路上皮患者,其中男性36,女性9;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62.7岁。术前行超声和CT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45膀胱尿路上皮中,超声检查发现43,多表现为中等回声结节,回声较均匀,形态较规则,边缘较平滑,血液供应较丰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45膀胱尿路上皮行CT检查均发现病灶,多表现为膀胱壁较规则的乳头状突起,边缘较规整,36行增强扫描均见较明显强化,CT诊断符合率为91.1%。结论超声和CT均为诊断膀胱的重要影像方法,而超声检查操作方便,无辐射,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超声检查 CT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通过比较肺癌患者组织和旁组织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以寻找肺癌相关蛋白、肺癌患者组织和旁组织,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pHgradient,IPG)2DE分离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后,ImageMaster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鉴定获取肺癌相关蛋白信息。结果分析得到肺癌组织蛋白点709个,旁组织蛋白点722个,选择表达量差异达3倍以上的40个,进行胶内酶解,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PMF),搜寻蛋白质数据库,得到7个肺癌标志物的候选蛋白,但这些差异蛋白点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肿瘤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生物质谱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监护仪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心脏监护病房(cardiaccareunit,CCU)、麻醉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特别是它可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临床医生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因此监护仪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监护仪 故障维修 故障分析
  • 简介: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卵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和/或栓塞后1周(平均值)行肿瘤手术切除,并作对比。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双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后手术切除的12与单纯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相比较;术前灌注加栓塞可使肿瘤明显减小,术中出血极少(平均约50ml),手术野更清楚,肿瘤更有可能完全切除。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或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癌 卵巢癌 栓塞治疗 介入放射
  • 简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一种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装置,是肿瘤外照射治疗的主要设备。目前,中国国内进口加速器主要有两种品牌:医科达和瓦里安。笔者主要探讨由瑞典医科达公司生产的医科达Precise机型,该机型在使用过程中以高压不能出束最为常见,此故障多为闸流管触发;随着技术的革新,逆向调强及容积调强技术的普及,多叶光栅(multi-leavecollimators,MLC)运动成为加速器最繁忙的部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使用的是行波加速管.加速管较长.加速管真空的建立和维持都有较高要求,出现不少真空故障。笔者就上述医科达Precise机型常见三故障的维修经验作简要分析和归纳。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闸流管 多叶光栅(MLC) 离子泵
  • 简介:手部第2-4掌骨骨折是手部骨折的常见伤,在治疗上根据骨折的部位、有无成角畸形或移位、内在稳定性、相关软组织损伤情况及患者功能要求有多种治疗方案。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闭合穿针,髓内无头顶固定治疗第2-5掌骨骨折18,简单方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掌骨骨折 固定治疗 改良 手部骨折 成角畸形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子宫颈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状态,探讨放射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Ⅱb期-Ⅲb期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患者90,中位年龄51岁。治疗方案为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或紫杉醇+洛铂化疗)2周期;同步化疗采用顺铂或洛铂单药;放射治疗采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2周期化疗后、同期放化疗前5d、开始同期放化疗、开始同期放化疗期间每5d取材1次、同期放化疗结束、同期放化疗结束后10d、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0d时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采用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42.0%和60.3%(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10-15d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渐下降,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接近(P=0.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至30.6Gy时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略有下降,放射治疗结束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进一步下降,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09)。结论子宫颈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再分布的存在提示放射治疗最好在新辅助化疗后10-15d开始。通过DNA倍体分析了解细胞周期,有助于指导放射治疗时间,从而增加放射治疗疗效。

  • 标签: 子宫颈癌 细胞周期 放射治疗 治疗最佳时间 化学治疗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右髋疼痛2年,关节活动受限半年”入院。2006年2月因翻墙时着地,右臀部碰到硬物后,致皮肤裂伤约3CM,当时予以清创缝合,半月后出现右髋部疼痛,站立及行走时为重,当时行局部理疗,但症状不见好转,拍骨盆平片发现患有石骨症,但未见股骨头异常病变,后在多家医院间断就诊,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感觉明显加重,出现活动明显受限,

  • 标签: 石骨症 全髋置换 关节活动受限 皮肤裂伤 清创缝合 髋部疼痛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发现右侧睾丸肿大1周”于2006年8月7日收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右侧睾丸肿大,无明显疼痛及坠胀感,无会阴部不适,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无肉眼血尿,乳房不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4.2cm×1.9cm,其内见1.4cm×1.2cm×1.1cm实性肿物,边界清,形态不规整;内呈中低混合回声,可检出较丰富血流信号。

  • 标签: 睾丸支持细胞瘤 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睾丸肿大 无肉眼血尿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分析骶尾部窦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7骶尾部窦道患者,其中男性3,女性4,年龄22~59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依病灶而定。比较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其预后。结果7患者均行单纯一期切除缝合,术中亚甲蓝染色保证完整切除。2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表皮样囊肿,均为中年女性;5为藏毛窦,年龄22~28岁(男性3,女性2),其中1术后复发。结论骶尾部窦道病因不同,可依据年龄、分泌物性状、有无局部外伤及手术史等给予诊断,表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等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手术,对于多窦口或手术失败的藏毛窦,建议行off-midline手术,目前认为"裂上提"效果较佳,单窦口藏毛窦及其他病因可根据情况采取单纯一期切除缝合。

  • 标签: 骶尾部窦道 藏毛窦 表皮样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临床上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最常见,其中以冠心病占首位,脂肪心引起猝死,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年尸检中诊断的5报告如下,并讨论其造成猝死的病理学基础。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女性2,生前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困难,均为呼吸急促,突然心悸口唇紫绀、抽搐、猝死。

  • 标签: 临床诊断 脂肪浸润 脂肪心 猝死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
  • 简介:研究对象分两大组,心脏病组57,对照组32,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病例。心脏病组均经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者,其中:男31,女26,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5123岁,伴有心律失常27,无心律失常30。对照组32,其中男20...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 临床应用 室性心动过速 风湿性心脏病 阳性率
  • 简介:分析肺癌术后72小时内发生的心律失常,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1995年~2001年肺癌手术360,术后发生心律失常82,选择年龄、术前心电图肺功能、其他慢性俣并疾病、手术方式及术后PCA镇痛与否等因素作为分析依据.结果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肺功能低下,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全肺切除及术后疼痛是肺癌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脏原发病及其他慢性合并症.改善肺功能.纠正低血氧;良好的麻醉,术中术后保温,严格掌握全肺切除适应证;术后防治肺部并发症以及有效的术后镇痛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施.

  • 标签: 肺肿瘤 外科手术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 开辟简便、安全、疗效可靠、无损伤、痛苦小的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PVA加明胶海绵经Cobra4F超滑导管行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3个月复查肿瘤缩小16.78%,6个月缩小21.40%,一年内缩小25%~5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肌瘤 栓塞 介入性放射学
  • 简介: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218,其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52,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时间妊娠3个月以内发病者8,妊娠4—7个月发病者35。妊娠7个月以后发病者9,以中期妊娠发病率最高。1.2临床表现及体征以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者1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3,伴恶

  • 标签: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中期妊娠 慢性阑尾炎 妊娠中期 右下腹疼痛 发病时间
  • 简介:10618~22岁部队女战士。在征兵体检及复检中身体均为健康者(符合国防部有关新兵入伍体检标准)。常规心电图均正常。应用南京新博电子有限公司NHE—2000型高频心电检测仪,做短时心率变异分析,采用520个心率值(大于5min)进行分析。电极安放同...

  • 标签: 心率变异分析 青年女性 变异系数 正常值范围 短时 常规心电图
  • 简介:现将我院收治2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过敏反应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1.1女,62岁,因肺癌住院。入院术后第一天查体:T36.8℃,胸腔引流通畅,刀口无渗出、渗血,右肺呼吸音尚可,患者尿量较少,约600毫升/每日。医嘱:5%GNS500ml+血速宁2.0g,(?)drip;环丙沙星注射液批号:(980511)100ml×0.2(?)dripbid;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2g,⑦dripq.d,等。先滴注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

  • 标签: 环丙沙星注射液 过敏反应 静脉滴注 胸腔引流 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膀胱小鼠的抑制作用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无胸腺裸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治疗组建立膀胱原位荷瘤模型,并给予CIK处理,模型组则仅进行模型建立,给予同样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输注,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上予同样0.9%氯化钠溶液处理。3组小鼠均于完成治疗后7d处死,解剖小鼠,测量肿瘤的体积及质量,治疗过程中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肿瘤体积[(145.34±46.32)mm^3vs(552.33±133.32)mm^3]、质量[(0.18±0.23)gvs(0.76±0.2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使小鼠外周血CD4^+及CD8^+细胞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4±4.65vs15.52±0.12,P〈0.05)。结论CIK对膀胱起到抑制的作用,对膀胱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膀胱癌 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