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聚醚醚酮(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材料表面口腔微生黏附与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分别制备PEEK基纳米羟磷灰石(n-HA/PEEK)和PEEK基纳米氟磷灰石(n-FA伊EEK)复合材料,以纯钛(CpTi)和PEEK作对照,应用微生活性剂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黏附和成膜情况。结果与CpTi相比,黏附初期2小时内PEEK及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黏附量显著减少;四组材料表面在第14天形成的生物膜形貌和厚度基本一致,但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组表面生物膜内死菌/活菌比显著高于CpTi及PEEK组,而且n-FA/PEEK组显著高于n-HA/PEEK组。结论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低于CpTi,生物膜死菌量显著高于CpTi,提示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影响口腔微生的黏附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聚醚醚酮 纳米复合材料 细菌黏附 生物膜 口腔微生物
  • 简介:据CullyM2015年10月9日(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2015,14:678-679.)报道,科学家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的发炎部位结合的水凝胶进行炎症药物的靶向性缓释治疗,可有效治疗骨盆炎症疾病。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骨盆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都是极难治愈的疾病。

  • 标签: 炎症部位 灌肠剂 抗炎药物 克罗恩病 炎症疾病 缓释技术
  • 简介: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病死率较高。而生物医用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交叉的一个全新领域,在生物医学上有着十分诱人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纳米无机生物材料、纳米高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作为骨肉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 标签: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抗骨肉瘤 药物载体
  • 简介: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剂十二醇残留的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测定方法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DB-624(30m×0.530mm×3.0μm)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6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维持3min,以3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10min),十二醇的回归方程为A=2717.3C-11.646(γ=0.9998),线性范围为0.01~1.01mg/mL,平均回收率为99.21%(n=9),相对标准偏差1.55%,检测限为0.0005mg/mL,定量限为0.001mg/mL。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能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于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剂十二醇残留量的测定,结果可靠。

  • 标签: 聚乳酸 封端剂 气相色谱法 氢离子火焰检测器
  • 简介:文章阐述了胶原基生物补片基材、其作用机制和不同来源生物补片的特点,以及生物材料钙化成因和机制。从表面活性剂处理、离子竞争抑制、封闭残余游离醛基、京尼平交联、环氧化合物处理等方面阐述了钙化的方法及进展。

  • 标签: 胶原基 生物补片 抗钙化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正交设计法在热致分相法(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热致分相法(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并以正交设计法优化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的制备条件。结果用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的孔隙率为68%-86%、相对密度为0.58-0.76g/cm3,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3MPa和51MPa以上。通过正交试验并综合分析优化实验结果为:影响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成型的主要因素顺序是成型温度〉浓度〉冷冻时间;最佳成型条件为:体积(1,4-二氧六环)/质量(PDLLA/Col)比为10、成型温度为-70℃及冷冻时间为0.5小时。结论在使用热致分相法制备储存式载体材料过程中,通过正交试验予以优化,可使材料性能更加稳定,成型效率更高。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储存式载体 热致分相
  • 简介: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氯乙烯中残留氯乙烯的含量,最小检出量为001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2.3%(n=6)。平均回收率为975%~1042%

  • 标签: 聚氯乙烯 氯乙烯 测定
  • 简介:本文简述了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项目选择以及生物学评价方法,并对生物学评价的意义和发展历史及现状作了概述.

  • 标签: 生物材料 医用装置 生物学评价
  • 简介:  1引言  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及颌面外科临床对于骨移植和替代物的需求正日趋增加.虽然自体骨仍然是骨缺损重建的最好选择,但是会带来疼痛、不适及局部触痛等潜在的并发症,有限的骨量也难以满足大段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 标签: 现状及进展 玻璃生物学 生物玻璃
  • 简介:聚乳酸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生物材料,随着改性聚乳酸生物材料的大量出现,对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关注热点。文章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对聚乳酸类生物材料在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等方面所进行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汇集被该领域学者普遍采用并接受的技术指标、实验方法和评价体系,论述聚乳酸类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聚乳酸类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体系尽快得到完善和发展。

  • 标签: 聚乳酸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直流电导入药物离子,可以解决口服和注射药物难以到达的组织部位以及剂量不足的问题。我们介绍了采用高频方波导入法,大幅度提高有效导入脉冲的平均电流和峰值电流,且无极化现象发生,不会引起皮肤的电化学灼伤,明显提高了离子导入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了反向离子导出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频方波 离子导入 人体组织 给药方式 疾病治疗
  • 简介: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胰腺外科学组组长赵玉沛教授,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专家媒体知识共享会上透露,近二十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大幅增长,特别是上海和天津等大城市已成为胰腺癌高发地区,其中上海市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4倍。

  • 标签: 胰腺癌 药物治疗 中华医学会 知识共享 知识传播 外科学
  • 简介:目的验证菖蒲雾化合剂镇咳、消炎、抑菌作用。方法用电刺激引起猫喉上神经及用氨水刺激小鼠引起咳嗽,用角叉菜胶造成大鼠足跖肿胀,然后给动物菖蒲雾化合剂观察其疗效,亦做了菖蒲雾化合剂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菖蒲雾化合剂可以明显降低猫及小鼠的咳嗽次数,对小鼠足趾肿胀有明显的炎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合剂对金葡菌等9个茵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菖蒲雾化合剂具有较好镇咳、炎及抑菌作用。

  • 标签: 菖蒲雾化合剂 镇咳 抗菌消炎
  • 简介:目的针对新型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的时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纳米氧化锆陶瓷原料中混入5wt%氧化铝(Al2O3)后经过冷等静压及高温烧结后制备出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样条,同时将单纯纳米氧化锆材料通过同样方式制备出陶瓷样条。然后将两组陶瓷样条在132℃、2bar的压力的煮锅中蒸煮累积30小时。然后对两组陶瓷样条进行弯曲强度测试、相结构分析(XRD)以及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样条表面微观结构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样条的抗弯强度经过时效处理后均有下降,TZ-3YS组平均下降345MPa,下降率为34.5%;TZ-3YS+5wt%Al2O3组平均下降154MPa,下降率为16.4%。两组样条晶粒中单斜相所占比例在时效处理后均增加,但TZ-3YS组增加更明显。结论经过时效处理后,混有5wt%Al2O3的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在力学稳定性以及内部晶粒相变稳定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氧化锆陶瓷。

  • 标签: 氧化锆 时效 陶瓷
  • 简介:通过测量不同实验条件下栅藻的延迟发光动力学行为,确定最优实验条件,为栅藻作为生物指示剂奠定基础。用YPMS-2生物光子测量仪检测栅藻延迟发光,将测得的数据用Statistica10.0软件进行拟合、处理,得到表征栅藻性质的可靠参数斜率k。栅藻的最佳使用浓度为2.5~3.5xlO7个/mL,栅藻使用的最佳生长阶段为40~60d,加入不同中药煎煮液的栅藻斜率k值有较大差异,为研究中药药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栅藻 生物光子 延迟发光 生物指示剂 条件优化 中药
  • 简介: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乙醇残留量.采用HP-5毛细管柱;柱温:10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气体流速:N210ml/min,H240ml/min,Air375ml/min.结果表明:线性试验与精密度良好,回收率为96%~105%,RSD为5.6%,检出限为0.1μg/g.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乙醇残留量,简便、准确.

  • 标签: 顶空气相色谱法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 乙醇残留量 检测 控制
  • 简介:肝素钠(hepariumnatricum)为猪、羊或牛的肠粘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具有延长血凝时间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肺心病、肾病、肝炎、冠心病及肺动脉栓塞、周围静脉血栓等症。在肝素钠粗加工中,往往带有残余的甲醇、乙醇与丙酮,为控制产品质量,反复摸索与试验,得到本文GC法同时能测定肝素钠中残余的甲醇、乙醇与丙酮的含量。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数据可靠,可作为控制质量检测法应用。

  • 标签: 肝素钠粗品 乙醇 丙酮 残留甲醇 氨基葡聚糖 多糖类物质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以呼吸受限和反复暂停为主要症状,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家用睡眠呼吸机对用户上气道施加持续的正压通气(CPAP)。但呼吸机面罩若设计不当,可能导致局部“高浓度”CO2的反复吸入,长期对用户的健康不利。本研究以全脸式呼吸机面罩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分析面罩内CO2的残留状况及流场特征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呼气末时刻鼻孔附近CO2的残留浓度约为3%,且会被反复吸入,长期将影响用户健康;若将排气孔设计在面罩前端,鼻孔附近CO2的残留浓度将降低到2%,即CO2的反复吸入量减少33.3%。本研究为家用睡眠呼吸机面罩基于空气动力学的个体化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机面罩 计算流体动力学 CO2残留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