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EEG对脑干损伤昏迷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对1987-1998年间,我们收集54例脑干损伤昏迷病人,并进行了16只不同平面脑干实验损伤家犬的脑电图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初步获得具有诊断和判断预后价值的特征变化,结论:动态2脑电图观察对昏迷病人及脑干损伤病人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脑干损伤 诊断 预后 EEG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期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EEG对836例癫痫患者自然睡眠期脑电波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正常106例(12.7%),非特异性异常61例(7.3%),痫样波发放669例(80.0%),总异常730例(87.3%).痫样波出现于清醒期84例(12.5%),睡眠期408例(61.0%).睡眠期明显高于清醒期P<0.01.而睡眠期(NREMⅠ~Ⅱ期)占多数473/585例(80.7%).结论:癫痫和睡眠密切相关,通过自然和药物诱发睡眠,有助于提高癫痫脑电图阳性率,尤其是自然睡眠AEEG对癫痫的定位诊断和分类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发作及各种不常见类型癫痫的作用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癫痫 自然睡眠 动态脑电图 AEEG 临床应用价值 清醒期
  • 简介:本文报告1家3代遗传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表明:BAEP、SEP、MEP、VEP、ENG和NCV的异常率分别为92%、90%、92%、77%、94%、95%。

  • 标签: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 诱发电位 肌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的特点,为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隐匿高血压(研究组)和真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各3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情况。结果:研究组T波改变率为19.40%(7/36例)、ST-T改变率为13.89%(5/36例)、束支阻滞率为5.56%(2/36例)、左心室肥厚率为22.22%(8/36例)、左室壁高电压率为22.22%(8/36例)均低于对照组36.11%(13/36例)、55.56%(20/36例)、25.00%(9/36例)、33.33%(12/36例)和38.89%(14/3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P波增宽率及P波双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增宽及双峰改变是隐匿高血压患者敏感的诊断指标,该指标预示心脏早期损害的心电学改变。

  • 标签: 隐匿性高血压 心电图 P波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神经科中的一些发作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英国牛津OXFORD16导联动态脑电图仪连续记录24小时的脑电波活动。结果:48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R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309例(占64.4%);轻度异常脑电图171例(占35.6%);无1例出现痫样放电。A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136例(占28.3%);轻度异常脑电图217例(占45.2%);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387例(占80.6%),均可以见到痫样放电。其中在睡眠检测中见到痫样放电的占231例(占59.7%)。结论:AEEG在监测发作性疾病的脑电异常活动方面明显优于REEG,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我们应广泛应用

  • 标签: 发作性疾病 动态脑电图(AEEG) 常规脑电图(REEG)
  • 简介:BAEP是一门新兴的临床电生理技术,而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以往无特殊的检测手段,近年来有CT、MRI检查,而BAEP对新生儿检测既无损伤又方便且可重复进行。自1994年起,我们对38例缺血缺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BAEP检测,其中Ⅰ~Ⅴ波峰间期异常率达24例,63%;而Ⅰ~Ⅲ波改变12例,达31.6%,左侧波形缺失2例,5.3%。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诊断价值 浙江省嘉兴市 波峰间期 神经发生源 检测手段
  • 简介:目的:探讨EEG在综合医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析1000例病房和门诊病例的EEG。结果:1,1000例中,390例EEG异常(39%),113例伴痫样放电。2,EEG检测的主要病种是:头痛、癫病、眩晕、晕厥、神官症和脑血管疾病。结论:EEG检测在功能和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综合性医院 临床应用
  • 简介:本文收集了9例应用成都东方电脑公司研制的DF—4EEG/BEAM东方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仪所作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电地形图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资料,从中得到启示:对于颅内血肿、脑梗塞的定位应根据病史、体征和脑电地形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颅内血肿,建议首先考虑用δ波定位。关于定性问题,当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电地形图的局灶异常部位功率值在60μV~2以上者应考虑有颅内血肿之存在,当功率值在40μV~2左右者应考虑有脑梗塞存在,在20μV~2左右者多为功能变化。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意外患者 脑梗塞 颅内血肿 临床应用价值 功率值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1、Ⅰ、Ⅲ、Ⅴ波中有一个以上波形消失或PL延长者15例,占全部异常者36例的41.7%;2、Ⅰ-Ⅲ、Ⅲ-Ⅴ、Ⅰ-Ⅴ中有一个以上IPL延长者18例,占50%;3、Ⅴ波波幅降低并且Ⅴ/Ⅰ小于0.5或双侧Ⅴ波IDL大于0.3ms,Ⅲ-ⅤIPL大于Ⅰ-Ⅲ3例,占8.3%。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代替纯音电测听检查客观的反映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并可用于对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随访。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甲状腺机能减退 应用
  • 简介:竹蚜(OregmatatakellaTakallaihi)又名“竹佛子”、“竹虱”,在民间作为抗哮喘的单味偏方。实验证明:竹蚜对家兔气管平滑肌和十二指肠平滑肌有非常明显的舒张作用,能降低和缓解Ach的作用效果(降级66.34%);对气管平滑肌也能够降低Ach作用35.97%,对哺乳类动物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蛙心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 标签: 竹蚜 气管平滑肌 竹佛子 竹虱 舒张作用 降压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her)连续监测16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24小时内的活动,记录晕厥发作情况。结果:16例患者晕厥发作15例,其中8例室心动过速,1例房颤伴预激综合症,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室停搏,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46次,其中有18次晕厥发作。而房室传导阻滞〈3S有300次,对应时无晕厥发作。结论:24小时Holter对心源性晕厥病因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晕厥 心源性晕厥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慢,广泛θ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 标签: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血管性痴呆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癫痫和癔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癫痫50例,癔病30例进行EEG描记分析.结果:癔痫组异常发生率76%,癔病组异常发生率3.33%,癫痫病人EEG有明显的特异波形,可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癔病组EEG无明显改变.结论:EEG对于癫痫与癔病的鉴别可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电图检查 癫痫 癔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过敏紫癜合并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过敏紫癜患儿155例,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155例中64例异常,异常率为41.2%,EEG异常表现为在该年龄段正常脑波的基础上出现的弥漫或局限性的高波幅δ、θ波,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出现同步高波幅δ、θ波。结论:脑电图在过敏紫癜患儿的诊疗过程中能早期准确地评估脑功能受损情况。

  • 标签: 脑电图 紫癜 过敏性 儿童 脑损伤
  • 简介:作者用DOCTOR-852程序在APPLE-Ⅱ微机上对33例冠心病人进行高频心电图检查,以52例健康人作对照,分析其切迹、频谱及功率谱变化,结果如下:1.最高频率分布:冠心病组:频率范围31.24-113.27HZ,≥60HZ24例(72.7%),≥100HZ7例(21.2%),最高频率均值52.76HZ。对照组:频率范围0-10936HZ,HZ,60HZ14例(26.9%),≥100HZ1例(1.9%),最高频率均值40.22HZ。

  • 标签: 高频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人 频率范围 功率谱 频率分布 切迹
  • 简介:眩晕癫痫以发作眩晕为临床表现,多在颞上回痫放电。作者近几年来在神经内科门诊见到5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临床眩晕癫痫病人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12岁。起病多在学龄前期。发作表现:周围环境物体旋转者2例,自身摇摆不稳者2

  • 标签: 眩晕性癫痫 苯妥英钠 发作性眩晕 学龄前期 多发性硬化 神经系统检查
  • 简介:本文通过我院采用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的脑肿瘤与同步检查的脑电图(EEG)和脑CT、磁共振(MRI)或手术证实的26例的比较分析,表明BEAM在脑肿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本组资料表明,常规EEG异常者16例(61.5%),而BEAM22例异常(84.6%)。EEG定位符合者7例(26.9%),不符合10例(38.5%),BEAM19例符合(73.1%),3例基本符合(11.5%),4例不符合。经统计学处理P<0.01,表明对于脑浅表部位的肿瘤,BEAM诊断阳性率和定位价值明显高于EEG。本组三种不同类型的脑肿瘤,BEAM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BEAM对脑肿瘤的定性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宫颈癌及邻近侵犯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36例,接受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本组宫颈癌患者的MRI表现、邻近结构侵犯情况以及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MRI分期情况。结果:36例宫颈癌患者,14例不规则形肿块、22例圆形肿块或结节,T_2WI显示中高信号33例,T_2WI显示等信号3例;T_1WI显示等信号22例,显示略低信号14例;宫颈内肿块影16例,前唇局限结节6例,后唇局限结节11例,右侧及前唇受侵3例;MRIIV期、III期、II期以及I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3/3)、87.50%(7/8)、95.23%(20/21)以及75.00%(3/4)。结论:MRI对宫颈癌患者分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宫颈癌及其邻近侵犯结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邻近侵犯结构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