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期前收缩(PVS)中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院2005年~2006年门诊心电统计数据表明。按每日工作量平均20人次计算,每月大约有600多人次。PVS约占就诊总人数的10%左右。本人抽样统计了1d32例的门诊就诊心电图者中就有4例PVS患者。PVS在各种心律失常患者中占首位。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两种:①发生在健康人中的PVS可能与精神和体力疲劳,情绪紧张。过多吸烟、饮酒、喝咖啡有关;②器质的PVS,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结合经验和有关文献。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良性PVS、恶性PVS16例,对他们应用谷维素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谷维素治疗 临床价值 PVS患者 门诊就诊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MRI常规扫描(T_1WI、T_2WI、T2-FLAIR)、DWI、3D-TOF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入选者DWI序列均未见高信号显示,3D-TOFMRA、3D-ASL及两者联合诊断TIA准确分别为63.4%、71.1%、88.0%;敏感性分别为49.1%、58.5%、83.0%;特异性分别为90.0%、93.3%、96.7%。3D-TOFMRA与3D-ASL联合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病例组中,3D-TOFMRA阳性+ASL阳性的患者13例(24.5%);3D-TOFMRA阳性+3D-ASL阴性患者13例(24.5%);MRA阴性+ASL阳性的患者18例(34.0%);3D-TOFMRA阴性+3D-ASL阴性的患者9例(17.0%)。结论3D-ASL、3D-TOFMRA和DWI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脑的特征,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更好确诊TIA,追踪病情改变,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QRS离散度(QRSd)对致命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心脏病患者(分室速组40例;无室速组80例)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体表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的QRSd检测。结果:与无室速患者及正常人相比,室速患者的QRSd,QRSmax显著延长(P<0.05),将QRSd>45ms作为室速的预测指标,获得了95%的敏感性和93%的特异性,结论:QRS离散离(QRSd)可用于识别可发生致命心律紊乱的高危患者群。

  • 标签: QRS离散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组合的高通量透析模式对维持血液透析难治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维持血液透析难治高血压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单纯高通量透析,实验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与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血液透析难治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单纯高通量透析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清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通量透析模式 不同组合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难治性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Brugada标准、Steurer标准、Verecke标准以及这3种标准中各个单项标准对诊断室心动过速(VT)的价值及其存在的缺陷。方法对120例VT者发作时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分析。计算以上各种标准对诊断VT的敏感性以及上述3种标准对各种器质心脏病所致的VT及无器质心脏病的特发性VT(IVT)的敏感性。结果3种标准中的各个单项标准对诊断VT的敏感性较低,均小于60%;而多项组合上述3种标准对诊断VT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依次分别为:96.7%、74.2%及86.7%。另外,3种标准对器质心脏病所致VT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1%、81.3%及96.7%,而Brugada标准对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型的IVT的敏感性较高(100%),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型的IVT的敏感性较低(40%),而Steurer标准及Verecke标准对IVT的敏感性均较低(0%~12.5%)。结论心电图单项标准对诊断VT敏感性较低,不能依据心电图某单一标准来诊断VT。多项组合的Brugada标准是诊断VT最敏感的方法,但对LBBB型的IVT敏感性较低。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其它诊断标准综合考虑。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Brugada标准 Steurer标准 Verecke标准 心电图单项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价值.方法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0.613~0.875).结论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颤动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外伤视神经病(TO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外伤视神经病患者60例,采用三维重建CT技术和磁共振短时间翻转恢复序列扫描实施术前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螺旋CT检出率为91.6%,MRI检出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减压术后经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显示,XX%的患者视神经损伤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可清晰显示并定位视神经管骨折,STIR序列扫描可准确判断损伤情况,评价减压情况,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CT MRI 外伤性视神经病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结节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结节甲状腺肿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结节形态、钙化情况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后用彩色多普勒对结节血流等进一步观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前超声诊断:良性结节75例,结节数共140个;恶性结节25例,结节数共45个。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51例,结节数共97个;恶性结节49例,结节数共80个。恶性结节与二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显示恶性结节有毛刺率明显高于良性;低回声率明显高于良性,微小钙化及粗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结节内血流RI、PSV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节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的病例中,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需对结节细致扫查,综合分析血流及回声情况,并辅助行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诊断。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合并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圈(DCG)在起搏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rtara公司12通道DCG,对4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行24h检测,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检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5例,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5倒。结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殛相关心律失常多为间歇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心脏起搏器随访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起搏器功能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应用MRI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结构、功能等变化。方法对5例行自体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患者,采用1.5T超导MRI扫描仪对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延迟增强等进行综合评价。3例术前行MRI检查,5例术后1~17个月先后3次行心脏MRI扫描。结果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例手术后自体心脏左心室腔均较术前缩小,仅1例心功能明显提高,LVEF从18.4%提高到47.2%。移植术后5例患者中2例自体心脏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LVEF分别上升至47.2%和52.1%,其供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LVEF分别为18.4%和22%;3例自体心脏功能恢复不佳的患者,供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良好。所有供体心脏心肌首过灌注与延迟增强均无异常信号;所有自体心脏心肌首过灌注与延迟增强均无显著变化。结论MRI一站式无创检查方法是异位心脏移植术较理想的评估方法。

  • 标签: 心脏移植 磁共振成像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 简介: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C)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Ⅱ边缘性Q波 Ⅲ边缘性Q波 aVF边缘性Q波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16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血管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DCG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CG检查的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对具有DAVNP特征者,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确诊DAVNP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4%(29/45).结论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DCG监测 房室结双径路 食管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 诊断 阵发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24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用药情况、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及降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高血压知识合格率、用药依从、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降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提高降压治疗有效,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过程中观察房期前收缩(PAS)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f)的关系。方法对56例经DCG检测,观察PAS与Pf的关系。结果56例Pf者均伴有频发PAS(24hPAS〉100个),短阵房心动过速4-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2例。其中45例Pf由PAS诱发,占80%。9例由短阵心动过速诱发,占15%。2例由短阵心房扑动诱发。占0.4%。结论频发PAS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很高,早期发现频发PAS需及时治疗,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共收治老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82例,依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尿氮素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49%vs97.56%,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具有极高的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CTGF水平 NT-PROBNP水平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