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IFN-γ刺激下,人NOX1基因表达调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连接到无启动子PGL3-BASIC质粒,构建了PGL3-BASIC/NOX1报告质粒。PGL3-BASIC/NOX1质粒转染A549细胞,用TNF-α、IFN-γ刺激12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克隆NOX1片段具有较强启动子活性,在TNF-α和IFN-γ共同刺激下,转染报告基因A549细胞萤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高(约4.3倍)。分析显示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片段含有NF-KB结合位点,提示细胞因子刺激荧光素酶表达增强可能与NF-KB位点激活相关。结论:NOX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受到炎症细胞因子调控,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机体免疫防御(特别是上皮细胞免疫防御),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NOX1 报告基因TNF-α IFN-Γ
  • 简介:瞬时外向钾通道(transientoutsidepotassiumchannel)在哺乳动物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1期和2期,对动作电位时程和形态有重要影响.瞬时外向钾通道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表现出瞬时外向钾电流密度和通道表达改变.

  • 标签: 瞬时外向钾通道 Kv4 ITO 心肌细胞 基因转染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HepG2细胞株建立裸鼠肝癌模型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HepG2细胞(1.2×106)建立裸鼠肝癌模型,观察种植细胞后14天内裸鼠死亡率,并在14天时活杀动物测定瘤体重量、直径及血清AFP浓度.结果:该法遣模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周期短,成功率高等可作为肝癌模型应用.

  • 标签: HEPG2细胞株 裸鼠 肝癌 动物模型 甲胎蛋白
  • 简介: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多和医学技术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可用于医疗服务社会经济资源(特别药品资源)却相对有限.探索成本低、效果好新药;探索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便成为医药研究领域中广泛关注问题.

  • 标签: 临床药物应用 经济学 评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
  • 简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蛋白酶。它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这依赖于纤维蛋白,它不能单独激活循环血流中纤溶酶原。由于其对纤维蛋白有很高亲和力,故血栓形成时,它能特异地和血栓中纤维蛋白结合,纤溶酶也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这样机理决定了t-PA可选择性地溶解血栓中纤维蛋白,而对血流中纤维蛋白原、凝固因子等没有破坏作用。但由于t-PA在体内半衰期甚短(约5分钟),且在血浆中已被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抑制,故临床上溶栓时需大剂量连续用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有引起系统性纤溶系统出血危险。因此设计半衰期延长,且亲和力不变甚至提高t-

  • 标签: 酶原激活剂 突变体 组织型 纤维蛋白原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 简介:选健康合格一级新西兰家兔24只,雌雄兼用,体重2.5-3.0kg,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3兔6眼,每组动物均由左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给家兔静脉注射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分布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环丙沙星在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内峰浓度值分别为8.92±2.88、142.84±25.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环丙沙星 组织分布 家兔静脉 药物分布 高效液相色
  • 简介:目的:探讨节律基因Cry1表达CRY1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中CRY1表达;结果:40例食管癌组织中CRY1弱阳/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强度评分大于等于2分)率为17.5%,而40例食管癌旁组织标本CRY1阳性表达率为75%。两组表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性质、侵及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ry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影响治肿瘤发生发展。

  • 标签: 节律基因 CRY1 食管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本文报告了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结果显示不同程度脑梗塞患者,其认知功能降低不同,本文指出,P300峰潜时是评价大脑认知功能客观而敏感指标。

  • 标签: 脑梗塞 认知功能 P300
  • 简介: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具有比ESBLs酶更广水解底物谱,能有效水解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抑制.携带编码AmpC酶基因质粒具有可转移性,导致耐药性广泛传播.本文就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发现、流行病学特点、酶基因特点、药物敏感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质粒介导 AMPC Β-内酰胺酶
  • 简介:α波是指8~13Hz范围内电活动,又称基本波;α节律是指重复而有节律性地出现8~13Hz波活动,又称基本节律。α波和节律波幅范围为50~100μV。α波以枕区为主,亦可见于顶、颞后区,其数量因人而异,其指数可多达90%以上,或少至10%以下。

  • 标签: 临床意义 Α节律 节律性 脑震荡 血管性头痛 脑动脉硬化
  • 简介:本文用病理学计数方法研究了“生精胶囊”对大鼠生精作用。结果表明“生精胶囊”能明显增加睾丸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数目、睾丸内精子数目、曲细精管数量及其直径和曲细精管内细胞层数,增加精子活率而对初级精母细胞直径及精子活动力无明显影响。为临床该药治疗“男性不育少精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生精胶囊 生精作用 少精症
  • 简介:目的:探讨氢氯噻嗪对大鼠利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只自发性血压高大鼠(SHR),其中10只采用灌胃针给予氢氯噻嗪灌胃,10mg/kg,设为A组;另外10只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设为B组;持续4周。比较两组大鼠灌胃4周内血压变化,24h尿量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及细胞色素P450(CYP)表氧化酶2C1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氢氯噻嗪可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A组4周内血压变化显著大于B组(P〈0.05)。A组大鼠2周、4周24h尿量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大鼠心脏、肾脏、肝脏中AT1mRNA下调水平,CYP表氧化酶2C11mRNA上调水平幅度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氢氯噻嗪可能通过下调AT1和上调CYP表氧化酶2C11水平可能与其引起SHR强利尿效果有关,以降低血压和保护器官。

  • 标签: 氢氯噻嗪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利尿
  • 简介:病理生理学《缺氧》一章教学中,其辨证关系学生似乎难以理解,对人体影响所具有的两面性,教材中未涉及,教员对此也认识不足。本文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和我们多年从事缺氧研究体会,结合教学经验,从辨证角度阐述缺氧对机体影响,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标签: 缺氧 病理生理学 辨证思考 影响 体会 人体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沿脊柱长轴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具有心室长间歇患者自然病史和安置永久起搏器指征,目前仍是一个在争论问题。为了检验这个问题,本文复习了1990至1993年间463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发现有1.5秒以上心室长间歇者共21例,男19例女2例,平均长间歇时限为2.1秒;其心电图改变依次为ST—T改变12例,窦性停搏8例,心房纤颤伴长间歇3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21例中仅2例有头晕,而且晕厥与长间歇有关;有1例患者安置了永久起搏器。全部患者经随访均存活。因此可认为1.5秒以上心室停搏并不少见,这些长间歇多为无症状性,长间歇存在不一定指示予后不良,对那些无症状患者也不需要安置起搏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间歇 起搏器
  • 简介:目的:构建HMGN2重组表达载体,探讨HMGN2分子抗菌作用.方法:用基因克隆方法构建pET-32a-c(+)-HMGN2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His-HMGN2融合蛋白,Tricine-SDS-PAGE电泳鉴定其分子量,行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其抗菌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a-c(+)-HMG17重组表达质粒,其表达融合蛋白对致病性大肠杆菌54080,54299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有抗菌活性.结论:HMGN2是一种抗菌分子,可能参与了体内天然免疫防御作用.

  • 标签: HMGN2 重组表达质粒 抗菌功能 抗菌作用 功能研究 SDS-PAGE电泳
  • 简介: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三维脑电地形图检查,异常率为80.9%,局灶性功率增高为68.62%,其中异常率最高为局灶性较低(92.3%)和全身强直阵挛较低(86.62%)。局灶性发作者83.33%表现为局灶性功率增高。颞叶癫痫加蝶骨电极后能清楚显示颞区高功率灶,有助于诊断。CT异常者三维脑电地形图均有异常,且69.23%局灶功率增高区域与CT灶基本相符合,说明三维脑电地形图有助于癫痫定位诊断。

  • 标签: 三维脑电地形图 局灶性发作 全身强直 癫痫 蝶骨电极 异常率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病人脑电图监测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昏迷病人脑电图监测记录结果及临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波型昏迷:61例(78%)死亡7例,β昏迷:1例(1%)预后良好,α-昏迷:2例(3%)均死亡,三相波:5例(6%)死亡3例,周期复合波4例(5%)死亡3例,平坦波:5例(6%)死亡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脑电图监测对昏迷病人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昏迷 脑电图 监测 预后
  • 简介:自挪威学者Aaslid首次发现低频超声波具有良好穿透力并发明了首台TCD仪以来,全世界将TCD应用于临床与其他仪器检查时间比相对较短,在国内开始广泛应用时间10余年.尽管TCD给我们人类检测脑血管带来了非创性革命,但是TCD仅用多谱勒方法探测,与二维成像比较有非直观等局限性.关于TCD操作诊断,有些方面仍然处于探索节段,笔者从事TCD检查十余年,在临床实践和教学中积累一些经验体会,希望与同行交流,综述如下:

  • 标签: TCD 诊断 首次发现 临床实践 脑血管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