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土曲霉3.04072(Aspergillusterreus3.04072)次生代谢产物对α-糖苷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多种柱层析技术从土曲霉A.terreus3.04072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得到6个次生代谢产物,并以Acarbose为阳性对照药,对所得单体化合物测定α-糖苷抑制活性。结果体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5和6均具有较强的α-糖苷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是0.542,0.409,0.282和1.086mM。结论本论文首次发现化合物5和6具有很强的α-糖苷抑制活性。

  • 标签: 土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alpha -糖苷酶抑制活性 丁内酯 阿卡波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α-L岩藻糖苷(AFU),碱性磷酸(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试验组健康中晚期孕妇55例和健康非孕组60例,采用速率法和缓冲液法分别检测AFU,ALP,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晚期妊娠组血清AFU,ALP含量较非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孕周的增加AFU,ALP的含量也加有所增加。结论AFU,ALP是孕妇和胎儿很好的监测指标,可作为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胎儿动态观察的依据。

  • 标签: 孕妇&alpha -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4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术,分为A、B两组A组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71例;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75例;同时选取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血清α-L-岩藻糖苷,分析各组之间α-L-岩藻糖苷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α-L-岩藻糖苷明显高于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增生性、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α-L-岩藻糖苷含量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 标签: &alpha -L- 岩藻糖苷酶 眼底荧光素造影 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α-葡萄糖苷抑制剂是一类比较成熟的口服降糖药物,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内的各种α-葡萄糖苷,减慢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从而使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减缓,降低餐后高血糖;通过调节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α-葡萄糖苷抑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alph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型糖尿病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罗汉果甜苷(Mog)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延缓衰老作用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Mog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D-半乳糖(0.05g/kg)造模。各给药组连续给药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SOD)、丙二醛(MDA)和脑组织中SOD、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Mog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罗汉果甜苷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有延缓其衰老的作用。

  • 标签: 罗汉果甜苷 D-半乳糖 抗衰老 SOD MD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和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Receptor4,CXCR4)蛋白的表达在胃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75例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Gal-1和CXCR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75例胃癌组织标本中59例(78.67%)Gal-1蛋白表达阳性,54例CXCR4蛋白表达阳性(72%)。胃癌组织在Gal-1蛋白表达与CXCR4蛋白表达之间密切相关,所有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织其Gal-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Kaplan-Meier分析显示Gal-1阴性和CXCR4阴性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为57.94±4.11个月;Gal-1阳性、CXCR4阴性患者的OS为55.60±6.94个月;Gal-1阳性、CXCR4阳性患者的OS为41.17±2.86个月(χ2=6.57,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Gal-1和CXCR4蛋白是胃癌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Gal-1和CXCR4有望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新靶标。

  • 标签: 胃癌 半乳糖凝集素1 趋化因子受体4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乳糖配方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方法选择60例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抗病毒和口服蒙脱石散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停用普通配方奶粉辅以低乳糖配方奶粉,对照组以原方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显效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低乳糖配方奶对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低乳糖配方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73例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儿,其中,男孩38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女孩35例,年龄在10个月-4岁之间。对所有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所有患儿的病情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73例患儿中治愈34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1.8%,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疾病时,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对患儿的效果较为显著,帮助较大,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 治疗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病人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属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将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基因使用聚合链反应(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株菌中19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为变栖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或/和16SrRNA甲基化基因检出率达80.0%。其中aac(3)-Ⅱ、aac(6’)-Ⅰb群、ant(3″)-Ⅰ、aph(3’)-Ⅰ、rmtB的检出分别为9株、12株、10株、5株、4株。并且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结论本组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其产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1种16SrRNA甲基化基因。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标签: 克雷伯菌属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rRNA甲基化酶 多药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联合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咳嗽、咯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8.03,7.9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ⅹ2=13.02,P<0.05)。结论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一例81岁女患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注射乳糖酸阿奇霉素,于第二天输液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予停药、吸氧、静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肌注非那根等抢救后好转。现将抢救过程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乳糖酸阿奇霉素 过敏性休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按年龄服用嗜乳酸杆菌片,并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治疗五天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迁延性腹泻 益生菌 无乳糖奶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糖酶联合钙剂治疗特发性矮小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儿保科进行身材矮小治疗的患儿80例,采用随机、双盲将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除常规钙剂治疗外,服用乳糖酶。对照组给予常规钙剂治疗。治疗后每个月比较两组的生长速度,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月用药治疗后,治疗组促进身高生长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骨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糖酶可改善和增加特发性矮小儿童的肠道吸收能力,具有促身高生长的作用。

  • 标签: 乳糖酶 特发性矮小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应用玻璃酸钠与羟糖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6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分成了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羟糖苷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与8例,与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0.12±0.08)分和干眼症评分(0.41±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21±0.21)分和干眼症评分(1.39±0.54)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酸钠运用到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研究。

  • 标签: 白内障术后干眼 玻璃酸钠 羟糖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糖酸阿奇霉素、莫西沙星联合用于淋球菌感染性淋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淋球菌感染性淋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予以治疗,观察组采取乳糖酸阿奇霉素、莫西沙星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乳糖酸阿奇霉素、莫西沙星联合疗法可以显著地提升疗效。

  • 标签: 淋球菌感染性淋病 乳糖酸阿奇霉素 莫西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红霉素对对照组患儿实施药物实施治疗;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小儿支气管炎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乳糖酸阿奇霉素 支气管炎 小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以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病房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患小儿支气管炎的100例患儿,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确诊后以红霉素用药治疗;试验组共50例,确诊后以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对2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且详细记录患儿的症状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咳嗽、哮鸣音及湿罗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试验组患儿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以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红霉素 乳糖酸阿奇霉素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