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济的增长,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医院在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促使此项工作在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借助计算机技术,医院并按惯例从过去的手工转变为电子形式。电子病案必须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才得以维续。在互联网技术平台内,采用挖掘数据库或数据库的方法作为其支撑。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为病案管理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与可靠性带来一定隐患。本文就病案管理信息特征与风险防范展开论述。

  • 标签: 病案管理 信息化特征 风险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GSP认证是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实行的一种强制性认证,它对提高和保证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药品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企业在认证后放松了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认证后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对策,以便更好的加强监管,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经营企业 GSP认证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往往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并且风险事件在临床护理当中很容易发生。现如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因而如何避免医患纠纷,如何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来使患者满意,以及如何使风险概率减少是现在所有医务工作人员的努力方向。风险管理就是要求先识别工作人员、家属对患者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评估后采取正确的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分析小儿骨科护理危险因素,实施应对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的风险意识及防范能力。结论通过对小儿骨科护理风险分析,改进管理措施,保证患儿就医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

  • 标签: 骨科 小儿 安全隐患 防范
  • 简介:摘要本文对怀孕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发现发生临床护士妊娠意外风险率,与其他岗位同年度怀孕的女职工相比明显偏高。为了降低临床妊娠护士孕期风险,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临床 妊娠护士? 职业 风险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采血车上对血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站流动采血车在风险评估、人员培训等环节,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结果风险管理后采血人员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风险管理前人数且采血者对满意程度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评分(P<0.05)。结论采血中的风险管理要注重采血前的质量控制、采血环境监测、感染控制,同时,也要加大医务人员理论与技能学习。

  • 标签: 采血车 采血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前瞻性的解决对策。方法本研究对20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护士因素>系统因素>协作因素),共9个因素(核心能力>基本素质>协作配合>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护理服务>医疗因素>患者因素>支持系统),40个条目。结论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相互依存,建议管理者从调控系统因素入手,抓住起关键作用的护士因素,调和多方协作因素,尽量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 管理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安全也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改善服务态度,增进护患沟通,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减少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我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预防跌倒护理风险干预)和对照组(不接受预防跌倒护理风险干预),每组200例。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分别为2%、8%,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通过分析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通过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以减少患者跌倒伤害的暴露风险

  • 标签: 住院 跌倒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人民广泛关注的基本问题,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评估制度是各国的食品安全规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有效方式,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基本建立,但是在实际内涵、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的建设上,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建设中将食品安全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等战略的实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刻不容缓,以此构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的建设,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评估就成为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建设的现状进行反思,阐释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的意义,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促使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转型的手段。

  • 标签: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规制模式 转型
  • 简介:摘要作者依照自身多年来参与药品储存、流通管理的相关职业经历,探析对药物流通过程涉及的风险进行防范、管控的详细策略。希望经由本文的实践研究,能提高药物流通环节的相关质量控制水准,达到保障药品安全、确保药品顺利流通的目的。

  • 标签: 质量管理 药品流通 质量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引起肠道准备质量差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的6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预测风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有672例患者,其中肠道准备良好组患者为545例,肠道准备较差组患者为127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能预测肠道准备质量差的风险因素为合并有糖尿病、肝硬化、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服用钙离子拮抗剂、有过腹部或盆腔手术史,将以上风险因素纳入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糖尿病(OR2.41,95%CI1.49~3.78),肝硬化(OR1.84,95%CI1.25~2.79),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OR4.21,95%CI1.85~8.64),有过腹部或盆腔手术史(OR1.79,95%CI1.27~2.91)与肠道准备质量差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合并有糖尿病及肝硬化、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有过腹部或盆腔手术是预测肠道准备质量较差的风险因素。

  • 标签: 肠道准备质量 预测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发生的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并且积极的探索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对策。结果患者自身原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理不当、患者抽血晕针等是导致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优化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患者抽血晕针防范等,才能有效的降低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门诊抽血室 护理风险事件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护生临床实习风险因素分析,开展对护生临床实习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加强对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风险教育,提高实习护生对风险的认识,能增强护生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加强风险管理与应对,有效地归避护理风险的发生,能提高护生实习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及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临床实习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6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各80例,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5%,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可作为优选护理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随之增加,剖宫产术后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应选择合理的流产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如何有效、安全地终止剖宫产术后意外妊娠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日益重要。

  • 标签: 瘢痕子宫 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管理风险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观察组。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明显减少医院的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因素的干预性和预见性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患者满意度 护理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将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针对外科护理需要作出的管理对策。结果外科护理中所出现的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管道因素、院内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结论针对现代外科护理所存在的风险因素,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认知,同时对护理风险因素做到有效控制,降低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外科 护理风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提高精神科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精神类疾病患者,总计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实验组(风险管理)和参照组(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的60例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有效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0例所得数据结果(P<0.05)。结论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而言,单纯的常规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而风险管理的实施弥补了以上不足,具有实施的价值性。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有效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