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长期鼻饲患者误吸风险与吸入性肺炎集束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长期留置胃管鼻饲的83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给予误吸风险评估与吸入性肺炎集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风险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高龄长期鼻饲患者进行误吸风险评估与吸入性肺炎集束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误吸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长期鼻饲 误吸风险 吸入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急诊护理的11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6例,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标准的急诊护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以及医务人员损害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标准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以及医务人员损害事件发生,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标准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存在着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我国开始实行医保总额预付体制,这种支付方式的变化,给各医疗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影响了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本文对医保总额预付体制下的医院经营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创新医院的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医院的经营管理,从而适应新医改的变化。

  • 标签: 医保总额预付 医院经营管理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安全转运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4.76%<11.50%)、并发症发生率(2.38%<11.50%)相对更低,转运时间(11.42±2.46)min<(15.23±3.18)min相对更短(P<0.05),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5.24%>80.95%)相对更高(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护理,减少安全风险,为临床急救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支持。

  • 标签: 危重患者 转运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脑外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减少风险的发生率。方法对照组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护理的患者112例。根据患者临床观察进行回顾分析,对护理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完善护理流程体系,制定应急措施,提高风险自我防范意识,结果提高服务品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减少ICU病房突发事件的发生。结论风险护理不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更能体现护理人员工作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脑外科 风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验在药品风险监管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与整理本辖区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发布的药品质量公告,分析抽验药品总批次、合格率、主要不合格情况。结果2016年与2017年的药品抽验总体不合格率均低于9%,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017年本辖区加大对中药材及饮片的监督抽验,抽验总批次为120批,不合格66批,不合格率55%。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本辖区药品抽验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结论抽验在药品风险监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已经查出的不合格药品信息,提高药品生产与使用安全。

  • 标签: 抽验 药品 风险监管 中药材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进行分析,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7年4—8月跌倒坠床的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事件与年龄、疾病、药物、环境、护理人力等因素有关,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论实施跌倒坠床预防措施后有效住院患者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跌倒 风险评估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医疗风险事故问题是对医院正常工作造成阻碍的一项重要环节,更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之一。药品风险是当前医疗风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药品的风险管理也成为了近年来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医院的药剂科作为对药品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对于药品风险问题的预防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责任。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用药风险或是错误问题,不仅会对患者正常救治计划造成影响,患者需要承担更大的痛苦,还会出现明显的药品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的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损害医院的声誉。针对这种问题,本文也将对医院管理中药品风险管理的应用展开详细研究。

  • 标签: 药品风险管理 医院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临床内科护理工作繁杂,护理风险较高,分析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并加强应用,对提高整个医院的整体护理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科护理的风险背景、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的应用等方面来分析风险管理方法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病人的转运风险评估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基层医院(二甲或二乙医院)转送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均为基层医院处置措施不规范及临床疗效不满意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并对风险事件原因及处置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处理,评价抢救与防范结果。结果基层医院转送40例发生风险的急诊病人主要有心律失常加重12例、血压降低10例、出血加重5例、抽搐加剧5例、心脏或呼吸骤停4例、烦躁不安4例,经过我院抢救与风险防范处理后,最终抢救成功3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0.00%。结论针对急诊病人转运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进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重视。

  • 标签: 急诊 转运风险 原因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以2017年1月—5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全科·老年病区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符合调查标准的422例老年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2.1%,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总的比率为19.2%,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4%,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结论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但营养支持比率较低,且不合理的营养支持普遍存在。

  • 标签: 老年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护理的常见风险,探讨常见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收的150例老年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见性风险护理。结果老年病常见护理风险为坠床、跌倒、压疮、静脉血栓以及脱管。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在风险发生率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总满意率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病患者实施护理时,加强对以往护理风险的分析,从患者实际情况角度出发,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病护理临床质量。

  • 标签: 老年病 护理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科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100例,10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我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则接受风险护理管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护患纠纷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8.00%,优于对照组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理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医院 护理 风险管理 满意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收治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病等,大部分患者伴有以下特点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或运动障碍;病程较久,住院时间长,患者因病情治疗需要长期卧床1。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本文通过对神经内科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然后综述总结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 标签: 综述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分别从法律方面、业务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基层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基层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为法律意识及服务意识淡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结论对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性行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 标签: 基层 妇产科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对比管理落实前后调查结果,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分析护理风险问题,共发放调查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管理,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事件 原因分析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掌握食品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食品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规定检测。结果与结论2016年我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10份问题样品,合格率大于90%,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也不可忽视,建议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的修订等方面完善提高、解决食品安全的难点及热点问题。

  • 标签: 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 监管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6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14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8.76±2.14)分、护理3个月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为(4.67±1.37)分,高于对照组(7.62±2.08)分、(3.19±1.41)分(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临床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颅脑外伤护理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