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

陈瑾旭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ICU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安全转运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4.76%<11.50%)、并发症发生率(2.38%<11.50%)相对更低,转运时间[(11.42±2.46)min<(15.23±3.18)min]相对更短(P<0.05),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5.24%>80.95%)相对更高(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护理,减少安全风险,为临床急救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支持。

【关键词】危重患者;转运风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291-01

危重患者的病情复杂且病发突然,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接受救治,及时控制住病情,帮助患者摆脱危险,并持续予以监护。在危重患者的临床急救与监护工中,转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影响着临床急救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但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给危重患者创造良好的转运条件,减少转运风险,需要加强对转运期间的安全管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准确予以评估,进而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加以预防[1]。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危重患者,探讨转运风险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危重患者,分别接受安全转运护理(42例)和常规护理(42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9,最高龄78岁,最低龄26岁,平均年龄(44.1±3.9)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17,最高龄81岁,最低龄25岁,平均年龄(46.3±4.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转运期间接受常规护理,以病情监护为主。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安全转运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风险评估:在转运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掌握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评估患者的呼吸,循环状态,做出准确的诊断。结合既往的工作经验,在送CT检查和院内转科的过程中,对于转运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见性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及并发症,准备好应对预案。备好仪器设备、药品及相关急救物品,认真予以核对。明确院内转运路线,清理走廊里的障碍物,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说明患者的病情,并告知其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使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得到其知情同意。

(2)转运途中的病情监护:在转运途径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正确的体位,保持平车转运的稳定,避免发生颠簸。使用转运呼吸机,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其呼吸通畅。检查各种管道、通路,预防输液渗漏、脱管以及供氧中断等意外情况的出现。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途中使用微量泵泵入升压药。警惕患者体征状态的异常表现,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将患者快速转运至治疗室,缩短停留时间。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接诊人员进行工作交接,详细说明患者的情况,为临床急救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转运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经安全转运护理后,4.76%的观察组患者出现输液渗漏、脱管等意外情况。经常规护理后,11.50%的对照组患者出现输液渗漏、脱管、供氧中断等意外情况,见表1。

3.讨论

危重患者的临床急救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控制,在争分夺秒的同时,减少差错和疏漏出现。在危重患者的临床急救中,受到多种因素和影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转运环节上,需要重点加强安全管理[2]。转运的目的是快速、安全的将患者送往救治,但是在转运途中存在着安全风险。一方面是患者自身病情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则是受到护理不当、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诱发的病情变化,均会给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在转运前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保证转运路线通畅,平稳转运。在转运途中,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护,及时、妥善的处理意外突发情况,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确保将患者安全、顺利的送往医院。在院内转运期间,护理人员之间需要做好工作交接,有条不紊的完成整个转运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工作质量,为临床急救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助提高抢救成功率,更好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3]。

综上所述,在危重患者的临床急救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做到安全转运,需要针对转运图中的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为安全、顺利的转运提供保障,提高临床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凤霞.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127-128.

[2]杜茂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4):62-64.

[3]陈小红.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