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偏执人格障碍为主角的病态家庭形成、瓦解过程,寻找避免病态家庭的一些办法。方法对家庭成员主角成长过程追溯,了解家庭成员病态表现,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格一旦形成难以改变,尤其是偏执人格;家庭成员可以相互影响;离异不全是坏事。结论男、女双方恋爱、结婚必须慎重,争取做到情投意合,不受外界干扰;夫妻注意沟通,相互尊重,家庭成员注意了解,家庭凝聚力强,可以避免病态家庭;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只有离婚,离婚不失为解决病态家庭的一种办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14年新招聘护士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的49名轮转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专业护理学校与非专业护理学校完成学业的新护士在明尼苏达量表中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妄想、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等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专毕业新护士和本科新护士在明尼苏达人格测定量表中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新护士的疑病、抑郁、男女性化、社会内向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少数名族新护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专业学校毕业的新护士、受不同教育程度的新护士个性特征无差别;不同民族的护士个性特征明显不同,汉族新护士比少数新民族护士在身体不适、情绪、性格和心理上与生理性别一致,不太会表现出异性的气质,但也不过分显露所属性别的极端化倾向,个性平和自然,不别扭、在社交活动中虽不是活跃分子,但与人交往也比较容易,在人群中往往能够保留自己独立的空间。

  • 标签: 新护士 人格特征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后,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满意出院,2例患者病情已经好转,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精心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格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我院精心护理后,32例康复出院,4例好转。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人格障碍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护理计划。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3例病情转好留院继续治疗,1例转院治疗。针对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为治疗、护理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通过列举绍荣主任中医师所治痞满、胃脘痛医案,介绍了绍荣主任中医师辨治脾胃病经验。

  • 标签: 范绍荣 脾胃病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8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精神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结果在我院的精心治疗下,46例患者康复,2例患者好转。结论分析患者的病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人格障碍 治疗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在哪些方面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使其人格偏离正常。结果单亲家庭环境,父母一方的角色缺失,家庭的正常功能被破坏,缺少交流,儿童得不到必要的父母双方的情感安慰和支持,缺少适宜的成长教育环境,大多数孩子体验到悲哀、丧失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等,导致其智力发育低下、情绪情感障碍、对他人怀有敌意、偏执、性格孤僻、古怪、不适应周围人群。其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出现偏差。结论单亲家庭的失功能状态及儿童本身的气质特征是导致儿童人格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建议为了减少和预防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偏离,培养健康的人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 标签: 单亲家庭 儿童人格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53例人格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结果53例患者中,偏执13例,分裂10例,强迫8例,戏剧7例,依赖6例,自恋4例,回避3例,反社会2例。观察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格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人格障碍 心理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实施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余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大咯血患者,使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多次咯血的情况,降低咯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周血管介入 大咯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相关的人格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畏惧调查表之牙科分量表、数字疼痛强度表等对305例9-12岁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内外向维度高分与低分组牙科畏惧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值分别为t=-2.90及t=2.46;就诊过牙科组与未就诊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5;男女两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2、性别、疼痛得分、内外倾向分入选与牙科畏惧水平相关的自变量,回归方程为Y=18.28-4.78x1+1.55x2+0.266x3,F=7.95,P<0.0001。结论9-12岁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程度与性别、疼痛感及内外向得分相关,男性牙科畏惧水平低于女性,既往有就诊经历者牙科畏惧水平低于未曾就诊者,性格外倾者,牙科畏惧与疼痛感水平均低。

  • 标签: 牙科畏惧 学龄儿童 人格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士长人格魅力的塑造,提高护士长的领导艺术。方法1、培养护士长在仪表、谈吐和威信方面的吸引力。2、用接近性吸引的理论,主动接近群众。3、应用相似性吸引的理论。4、应用奖励性吸引的理论。结果护士长人格魅力的提升,使管理模式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发展为文化管理,反映出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发展为文化管人。结论护士长人格魅力的提升与领导艺术成正相关。

  • 标签: 护士长 人格魅力 领导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需求与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以及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6月~2012年12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神志清醒的病人203例,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入院时轻度不适患者128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医疗报销、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83.6%)。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75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4.1%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结论应针对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区别不同的时间,采用灵活的入院宣教方式及内容,以使入院宣教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要求把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作为入院宣教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病人入院就能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入院宣教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对口腔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200例口腔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口腔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饮食干预,观察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有98例患者病情好转,明显多于对照组,χ2值等于5.982,P<0.05。实验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正常进食时间耗时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245,7.625,P<0.O5。结论对于口腔溃疡患者给予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可有效促进个体患者口腔溃疡好转。

  • 标签: 口腔护理 饮食干预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给临床护理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18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在静脉留置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留置针 规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孕周≥28周的孕妇进行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检出率为16.17%。产后抑郁症组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评分低于非抑郁症的产妇(P<0.05),EPQ总分和N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症的产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与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相关,早期识别产前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降低疾病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下松弛技术干预与人格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部队入职时间1年以上军官进行心理自评量表调查,然后使用松弛技术干预,分析干预技术前后的SAS结果和效果。结果造成军官焦虑的主要因素有训练成绩、军旅生活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差、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等,实施松弛技术干预之后军官的SAS总分明显得到改善,和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弛干预技术的效果和人格倾向有关,因此需要对边防战士进行人格塑造,这样有利于其克服焦虑的情绪。

  • 标签: 焦虑情绪 松弛干预技术 人格特点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