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部按摩疗法是反射疗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按摩的方式,对双手反射区进行施术的方法,是我国学者将中医理论与国外反射学原理相结合创立的方法,具有诊查、治疗疾病和保健功能。本文研究了湿疹的手部按摩疗法。

  • 标签: 湿疹 手部反射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腰反射点及足部反射区的刺激来治疗训练伤中的腰扭伤,观察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110例中经过3~7天治疗,按VAS评分,0分75例;3分以下24例;4~6分11例。结论应用刺激手足腰反射点及足部反射区来治疗腰扭伤方法简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扭伤足部反射区 手足腰反射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诊疗围手术期引发迷走反射的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提高应急水平。方法对2006年至2015年介入诊疗围手术期发生迷走反射的11例患者资料,分析可能的诱因及急救处理。结果迷走反射的原因较多,其中精神紧张、过度压迫与牵拉血管、疼痛刺激、血容量不足以及空腔脏器强烈刺激等均可诱发;经急救处理,11例均在5-30分钟内恢复心率及血压,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监护,尽量避免诱因,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以降低发生迷走反射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 标签: 介入诊疗 迷走神经反射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农村成人精神反射性癫痫的诱因,随访观察,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们随访治疗的6例精神反射性癫痫。结果麻将诱发5例,扑克诱发1例,3例避免诱发因素刺激未再发作。2例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发作控制,1例药物治疗差。结论精神反射性癫痫应避免诱发因素,必要时口服药物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反射性癫痫 随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巧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来计算输液速度,简化计算程序,缩短计算时间。方法甲、乙、丙三人分别用传统计算输液速度的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与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计算输液速度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丙三人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计算方法所花费的时间均短于用以传统方法计算所用的时间,此方法简便、节省时间。

  • 标签: 输液器 点滴系数之比 计算 输液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内镜中心所行30例结肠LST患者,均行ESD,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病灶大小约20-35mm,全部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未有复发。结论ESD治疗结肠LST病变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结肠LST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辅以足反射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00名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运用临床药物综合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运用标准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足反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认为其在接受足反射护理后运动时间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对照组患者血中尿酸水平在各阶段均未表现差异,但研究组在治疗开始后一周血中尿酸水平有明显上升,而在之后开始3周后尿酸水平恢复至稍低于治疗前的水平。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同时辅以足反射护理,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足反射护理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体内尿酸水平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足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近几年来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9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积极干预治疗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预防措施。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病因分析 临床护理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480例患者1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手诊由于其精简便廉近年来在疾病预防和诊治上得到不断的推广,但由于手诊发展历史的曲折性和发展规模的局限性,使得手诊理论未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规范,各家学说纷出,虽研究硕果累累,但初学者在学习上却觉纷繁复杂,特别是在手部脏腑反射区定位问题上存在诸多的困惑。本文就生物全息律在手诊脏腑反射区定位中的应用提几点愚见,希能为手诊脏腑定位之规范化进程尽绵薄之力。

  • 标签: 手诊 手部脏腑反射区定位 生物全息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斜视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使用对眼心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进行斜视手术的儿童15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记录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眼心反射和术后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分别为36%、5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儿发生呕吐现象的有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例。两组患儿OCR发生率和术后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的方法,患儿眼心反射发生率较低,在儿童斜视矫正术的麻醉中效果更佳,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斜视术 麻醉 眼心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百分吸收系数法测定10%磺胺醋酰钠滴眼液中磺胺醋酰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3台不同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磺胺醋酰钠的百分吸收系数,并以永停滴定法(药典法)作对照,进行百分吸收系数法的回收率比较研究。结果百分吸收系数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6%,RSD为0.47%;t检验结果表明永停滴定法与百分系数吸收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分吸收系数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合医院制剂的快速分析要求,是磺胺醋酰钠滴眼液含量测定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磺胺醋酰钠滴眼液 百分吸收系数法 含量测定 回收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脑反射治疗仪配合治疗颅脑外科肢体偏瘫的病人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应用脑反射治疗仪配合治疗颅脑外科肢体偏瘫病人166例。结果脑反射治疗仪配合治疗颅脑外科肢体偏瘫病例有效率100%。结论脑反射治疗仪配合治疗颅脑外科肢体偏瘫是肌力恢复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脑反射治疗 颅脑外科肢体偏瘫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手术游离前预注小剂量阿托品预防胆心反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择期胆囊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注组游离前预注阿托品,观察术中病人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小剂量阿托品明显减轻甚至阻断迷走神经的反射,防止心率和血压的下降。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胆囊手术预注胆心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LST患者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ESD组16例给予ESD治疗,EMR组28例给予EMR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均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若LST病灶>2mm可选择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更彻底的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肤交感反射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SR以及EAS-EMG对两组进行检测,观察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在SSR检测中的上下肢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而波幅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EAS-EMG检测中观察组的平均时限、平均波幅以及多相波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平均时限和多相波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交感反射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均有积极意义,可作为临床的量化参考依据。

  • 标签: 皮肤交感反射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 帕金森病 诊断
  • 简介:摘要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是一种临床发生率低但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术后对患者病情、活动、休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与监护极其重要,是避免或减少VVR发生的最关键的预防性措施。

  • 标签: 介入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控制及干预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01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心内科行经皮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分析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预见性护理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42),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提高介入手术安全系数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介入手术 迷走神经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对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CHR)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对56例CHR患者应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并通过鼻声反射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后,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黏膜收缩前及收缩后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鼻阻力(NR)鼻黏膜收缩前及收缩后的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是治疗中度及重度CHR的理想治疗方法;同时鼻声反射也是评价CHR治疗效果的有效技术,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声反射 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 慢性肥厚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预见性护理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