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蔬菜中农药残留应用色谱法检测的实际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从本地菜市场、大小型超市随机购买的蔬菜100份,主要包括芹菜、茄子、辣椒等种类,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份蔬菜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份,其中实验组应用色谱法检测农药残留,对照组采用速测检验纸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精密度。结果实验组的检测方法测定的农药残留回收率、精密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色谱法检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简单、精确,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蔬菜 农药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超声协同四超声运用到检测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成效。方法选出2015年11月到2017年7月来医院开展不同孕周系统胎儿筛查的孕妇总共2420例内初步怀疑具备胎儿畸形的孕妇总共88例当作此次试验调研的对象,给全部孕妇都施以超声协同四超声开展检测,并调研、记录全部孕妇通过检测后相应的胎儿畸形诊断状况、胎儿畸形与孕周间的关联性等。结果全部孕妇通过检测后,总共86例孕妇检测出了胎儿畸形,检出率即97.73%(86/88);全部孕妇通过检测后孕中期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即53.48%(42/88),好于孕早期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即12.50%(11/88)与孕晚期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即39.77%(35/88),同时P<0.05。结论超声协同四超声运用到检测不同孕周胎儿畸形具备尤为良好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 标签: 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筛查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复杂样品高效液色谱和超高效液色谱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建立其相互转换的方法。方法将丹参水提组作为模型样本,并运用五次线性梯度分别对高效液色谱和超高效液色谱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进行计算,然后分别对计算出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进行关联,获得线性方程,而该线性方程也便可以使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得以相互转换,进而对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的色谱条件进行预测和优化改进。结果高效液色谱和超高效液色谱两者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的线性关联R2值分别为0.9914和0.9936。结论在该方法中,很好的实现了分析条件的互相转化,并且实现了两个分析方法在数据分析上的通用性,且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的优点特性,最终实现了中药复杂样品的优化与分析预测。

  • 标签: 中药复杂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 转换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血流测定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病患共计86例,所有病患均通过病情确诊,分别采用颈动脉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血流进行血流检测,同时将超声检测结果列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组;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列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参考组,对比两组的狭窄血管与非狭窄血管的血流量及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狭窄血管血流量情况、颈动脉斑块检出数对比方面,研究组狭窄血管血流量要显著低于参考组,而颈动脉斑块检出数则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超声在脑梗塞病患的血流测定方面存在一定的精确性,为该病的早期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参考,存在临床推广价值与意义。

  • 标签: 脑梗塞病患 颈动脉二维超声 多普勒超声 血流测定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是一组多肽化合物家族,它们在调控血压和心血管重构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液色谱联用技术(LC-M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组学分析技术,它以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生物基质中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方面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在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血管紧张素及其代谢组分的检测。探讨生物样本中血管紧张素代谢组份的LC-MS检测过程中的样本采集和前处理、色谱质谱系统的选择、参数的优化等方法策略对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血管紧张素 样品前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应用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肝脏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均采用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良恶性比病变弹性成像分级结果以及诊断准确性。结果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良恶性肿瘤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均较低(P<0.05);相较于恶性病变弹性成像4到5分所占比例,良性病变明显较低(P<0.05)。结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灵敏性显著较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肝脏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实际应用高效液色谱在化学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生产厂家提供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三种抗生素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分别采用HPLC检测以及薄层色谱TLC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法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当色谱柱为30°和90°时,HPLC检测药物完全分离时间明显较TLC检测短,差距显著(P<0.05);以及HPLC检测以上三种抗生素纯度和分离率明显较TLC检测短,差距显著(P<0.05),但HPLC检测以上三种抗生素的回收率明显较TLC检测高,差距显著(P<0.05)。结论高效液色谱HPLC检测对药物的分离率、纯度、回收率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药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系统超声联合实时三超声检查在孕中期单胎妊娠诊断胎儿手足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产检的90例孕中期单胎妊娠孕妇,对照组42例行系统超声检查,观察组48例与实时三超声联合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14.58%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诊断符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系统超声联合实时三超声检查在孕中期单胎妊娠诊断胎儿手足畸形的检出符合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二维超声 实时三维超声 孕中期 手足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将等效色谱柱选择运用到大黄和补骨脂多成分高效液色谱分析中,并通过试验考察进行分析对比,为提高法定标准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重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台不同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40根不同品牌型号为C18的色谱柱,对大黄和补骨脂中的多种液色谱成分进行分析,其中,大黄中含有9种成分,补骨脂中11种成分,并相应对分离结果进行评价,一般可采用USP和PQRI两种色谱柱选择方法对不同色谱柱对分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色谱柱的相似度越高,对大黄的分离效果也就越弱,对补骨脂的分离规律也就越不明显。结论采用色谱柱对中药成分进行分离的过程中,其分离的效果不仅和色谱柱本身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和待测的中药性质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在进行光谱柱的选择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也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然而,和随即选择色谱柱相比,在采用USP和PQRI等色谱柱选择方法时,可以提升方法的重视性。

  • 标签: 等效色谱柱 大黄 补骨脂多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右兰索拉唑中甲醇、丙酮、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6种残留溶剂的顶空气色谱方法。方法采用CB624(30m*250μm*1.4μm)毛细管柱,载为氮气,FID检测器,顶空进样,通过外标法测定6种残留溶剂的含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6种有机溶剂均能得到良好分离,各溶剂在所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34),平均回收率为93.50%104.27%(n=9)。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测定右兰索拉唑中甲醇、丙酮、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的残留量。

  • 标签: 右兰索拉唑 顶空气相色谱法 残留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磷酸左奥硝唑酯钠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以含0.01%庚烷磺酸钠的0.05mol/L磷酸氢钾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6.5)-甲醇(8515);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321nm。结果平均回收率100.2%,RSD为0.7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测定磷酸左奥硝唑酯钠的含量。

  • 标签: 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阐述在科医师的培养和实施分级诊疗中级医院建立科医学科的必要性,结合级医院-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案例,提出级医院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是发展科医学和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二级医院 全科医学 分级诊疗
  • 简介:摘要本文就国内航空救援中护士的实践研究、飞行护士培养的文献进行综合叙述。简单介绍航空救援中的护士的护理实践研究情况,从我国飞行护士入选标准、能力结构框架的构建、飞行护士培训课程需求调查与课程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机上护理技术体系、飞行护士的培训内容与方法以及资格认证等研究信息进行叙述,展现了我国飞行护士培养有据可循、有模可依良好态势。

  • 标签: 飞行护士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维吾尔族与汉族用药剂量和诱导时间的差异。方法以62例拟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维吾尔族和汉族各31例)为研究对象,ASAⅠ或Ⅱ级。采用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设为5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患者诱导前即刻(T0)和BIS降至50时(T1)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T1时丙泊酚的用量和T0至T1的时间。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和诱导时间。结果诱导时间、血清脂蛋白-αLipoprotein-α,Lp(α)和载脂蛋白A1(ApoA1)的含量对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诱导时间、Lp(α)和ApoA1与民族之间无交互作用,控制协变量的影响后,维吾尔族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的用量显著高于汉族(2.56±0.39)mg/kgvs(2.07±0.30)mg/kg;F=4.075,P=0.017);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用量、Lp(α)和ApoA1的含量对诱导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用量、Lp(α)和ApoA1的含量与民族之间无交互作用,控制协变量的影响后,维吾尔族的诱导时间显著高于汉族(297.92±47.10)svs(229.27±42.18)s;F=3.925,P=0.021)。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维吾尔族丙泊酚的单位体重用药剂量高于汉族,且诱导时间显著长于汉族。

  • 标签: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全麻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维汉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四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孕期胎儿室间隔缺损(VSD)诊断的效能分析评估。方法抽调2015年11月~2017年3月超声与四超声STIC技术筛查的3012例孕期胎儿VSD影像学资料,将超声与四超声STIC技术诊断孕期胎儿VS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作以比较。结果四超声STIC技术孕期胎儿VS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7.70%、50.0%、76.26%明显低于STIC技术97.25%、100%、97.41%(χ2=14.103,χ2=24.107,χ2=17.308,P<0.05)。结论四超声STIC技术是诊断VSD胎儿的有效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 室间隔缺损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地利用超高效液色谱-质联用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岛津超高效液C18柱(150mm×2.1mm,2μm);流动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柱温20℃;质条件为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为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为m/zRg1823.6→643.4;Re969.5→789.4;Rb11132.0→364.8。人参皂甘Rg1、Re、Rb1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1000ng﹒ml-1,测量标准偏差(RSD)均﹤5%,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结果表明该法准确、灵敏、特异,适用于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中人参皂苷Rg1、Re、Rb1浓度的同时测定。结论通过本方法,测定出了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中人参皂苷Rg1、Re、Rb的含量,进一步阐明了人参为四君子汤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四君子汤 人参皂苷Rg1 Re Rb1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为胃肠道十分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随着人们对胃肠间质瘤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临床上对于其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加深,胃肠间质瘤已经成为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邻域的典型疾病。本文将对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治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氧化锆瓷冠在前牙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空腔科诊治的48例(52牙)前牙修复治疗患者展开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氧化锆瓷冠修复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采取烤瓷冠修复技术进行治疗,随访调查美观度影响的同时调查牙龈边缘密合度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的美观度以及牙龈边缘密合度修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瓷冠在前牙修复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并广泛应用。

  • 标签: 二氧化锆全瓷冠 烤瓷冠修复技术 美观度 牙龈边缘密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影像检查及CT、MR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也只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和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的检出率为93.75%(75例),误诊率为6.25%(5例),其数据与MRI检查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间质瘤应用MRI和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仅能作为参考,不可用于定性,仍需要结合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 标签: 胃间质瘤 MRI CT 影像学表现 检出率 误诊率
  • 简介:摘要小肠胃肠道间质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肿瘤,以酪氨酸激酶受体KIT蛋白获得性突变为其特点,CT对其具有重大辅助诊断价值病病理联合免疫组化是确诊的金标准,早期局限型小肠GIST行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进展期小肠GIST需要手术联合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也趋于规范,极大改善了小肠GIST患者总体疗效及预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将在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肠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临床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