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压头的临床特点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压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发病为急性的14例、慢性2例,中位年龄为(28.6±2.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站立位头痛,神经系统阳性征以颈项抵抗为主,CSF检测低于60mmH2O。讨论原发性压头以站立位头痛为主要表现,少见神经阳性征,补液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原发性 低颅压 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特发性压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特发性压头患者进行了分析,回归性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腰椎穿刺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当中,体位发生改变,均会导致头疼现象产生,当患者进行坐位或者站立动作时疼痛较重,病床上休息时头痛得到缓解,对颞区的影响较大;对患者的影像学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3例患者出现脑室、脑池变小,6例患者双侧硬膜下出现积液现象,10例患者脑组织出现下移;对脑脊液压力进行测试时发现,所有患者均低于70mmH2O.对患者使用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在1~2个疗程内,所有患者头疼的现象均有很大的缓解。结论对特发性压头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脑脊液进行分析研究,为治疗特发性压头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增加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所受的痛苦。

  • 标签: 特发性低颅压头痛 临床特点 影像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压综合征(SIH)MRI征象的观察与探讨。方法将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压综合征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MRI征象表现。结果平扫没有出现明显异常患者15例(15%),硬膜下积液50例(50%),硬膜下充血血肿14例(14%),脑下垂57例(57%),垂体增大29例(29%),静脉窦扩张35例(35%),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100例(100%)。结论SIH的MRI征象中,硬脑膜弥漫增厚强化的阳性率是最高的,对原发性压的鉴别和诊断提供了依据,MRI平扫会有误判或者漏诊,MRI增强具有特征性,能够提高该病确诊率。

  • 标签: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MRI征象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5年来我科诊断的25例底凹陷病例,分析CT及MRI对于底凹陷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方法利用TOSHIBAAquilion4螺旋CT机及GE0.5T磁共振机对25例疑有底凹陷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RI与CT对于原发性底凹陷的检出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MRI与CT对于原发性底凹陷并发症的检出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MRI对于底凹陷并发症的检出优于CT,对于临床怀疑底凹陷的患者应首选MRI检查。

  • 标签: 颅底凹陷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黑色素瘤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例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结果开颅肿瘤全切除3例,活检配合头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例,4例病理均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椎管内转移1例。结论原发性黑色素瘤MRI检查常表现T1WI高信号,T2WI信号,有环状强化性病变。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放疗,尤其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

  • 标签: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诊治
  • 简介:摘要Rosai-Dorfman病(RDD)是发生于淋巴结和结外部位的特发性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很少见,其临床和影像表现类似于脑膜瘤,组织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我们报道1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Rosai-Dorfman病,无其他部位受累依据,复习文献,并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和预后。

  • 标签: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 临床表现 病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的相关性,以便更有效的将血清HP-CagA抗体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方法采用间接ELSA技术检测了55例住院病人,结果在冠心病伴原发性头痛,四体远端不适的患者中HP-CagA抗体检测阳性较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HP感染等血管功能障碍。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毒素相关基因 冠心病 原发性头痛 原发性雷诺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输尿管癌在我国泌尿肿瘤中的发病率,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目前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主要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输尿管癌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输尿管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和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对56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胃淋巴瘤与大肠淋巴瘤间的临床特点差异。结果两组在性别、病程、平均发病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胃淋巴瘤以Ⅲ~Ⅳ期患者居多,B系淋巴瘤为主,大多行根治性手术与化疗;大肠淋巴瘤以Ⅱ期患者居多,T系多于B系,主要行姑息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内镜下的诊断率均较低。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大肠淋巴瘤在临床分期、治疗方法方面有差异,且内镜下诊断率均较低。

  • 标签: 原发性大肠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 临床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病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经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79例,分析体重,喂养方式,前驱症状,检验粪便中轮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咽试子检测支原体。结果肥胖占76.7%,人工喂养占41%,腹泻占27.8%,轮状病毒占22.8%,腺病毒占16.5%,柯萨奇病毒占12.7%,埃可病毒占10.1%,上呼吸道感染占19.0%,支原体占8.9%,麻疹疫苗接种后5天内占2.53%。结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与喂养方式、肥胖及病毒感染有关联,与支原体感染及麻疹疫苗接种后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原发性肠套叠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原发性肝癌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行监视并记录。结果通过治疗以及相应的临床护理,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显著改善,患者食欲增加,体重上升。对患者复查MRI以及CT显示患者癌症病灶显著缩小,AFP检查结果下降。结论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尽心充分的准备,并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治疗后积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并且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 原发性肝癌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癌发病隐匿,手术率,非手术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中,常采用的方式为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分子靶向药物、系统化疗、放疗及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本文从局部损毁治疗、全身化疗、局部放射治疗三个方面就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非手术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