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血站反馈输血信息临床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本站2015年9、10期间本市用血单位医务人员40名,应用4项临床输血信息反馈表及用血单位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发放到各个用血单位,按照临床输血信息反馈表及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所反馈出的结果,评价本站服务水平。结果经两表所反馈结果显示,临床用血单位的满意度经反馈信息分析后,用血单位对于本站服务质量十分满意。结论血站工作人员积极做好临床输血信息的反馈工作,对用血单位的满意度实施问卷调查,能够清楚的找到血站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血站服务的质量。

  • 标签: 血站 反馈输血信息 临床分析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icrosoftExcel随机量表)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均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排便症状积分以及肛管表面肌电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肛管表面肌电指标均显著改善,经t检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排便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经t检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和临床排便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盆底失弛缓性便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患者自主排尿训练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3.7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以及最大尿流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自主排尿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阴道分娩患者盆底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初次阴道分娩,于产后6~7周复查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肌电压,漏尿量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肌电压升高,漏尿量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在肌电压、漏尿量、性生活满意度三方面有显著性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阴道分娩不同程度损害患者的盆底功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能显著改善盆底功能,提高阴道肌力,减少漏尿量,增加性生活满意度。

  • 标签: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卫生依从性现状,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施手卫生过程中最需要进行干预、培训的地方。方法对调查人员进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时机、正确方法等知识培训;采用隐蔽式观察法,调查人员下科室随机跟随医、护人员工作过程,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每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情况,记录调查表每项内容。结论各科室工作人员及各类人员不同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在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4%(4/3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率为45.7%(16/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异氟醚吸入麻醉,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快,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丙泊酚 异氟醚 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时使用前列腺康复胶囊辅助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9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8例对照组和49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前列腺康复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前列腺康复胶囊辅助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康复胶囊 生物反馈治疗仪 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药柜评分表的设计和在门诊中药房当中的运用。方法对2010年3月到2012年6月我院发生的小药柜管理不规范问题进行记录,并结合这些问题设计小药柜评分表,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中药房施行。研究使用小药柜评分表前后相关不规范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施行小药柜评分表后中药使用错误次数减少47次、药品丢失次数减少21次、药品储存错误次数减少19次、药品过期后未处理次数减少22次。结论利用小药柜评分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药柜内中药的管理进行改善,并且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小药柜 评分表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因大小区域的局限,供应室的设计合理性受到限制,一般的供应室布局很难满足医院临床供应消毒的需要,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对医院供应室建筑布局进行改进,鉴于我院的实际情况,清洗消毒以依托式模式的方式进行设计,提高乡镇级小型医院供应室日常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及资源整合性。

  • 标签: &ldquo 交换式&rdquo 供应室 建筑布局 流程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配包单的设计与运用。方法设计和制作打印配包单,增加填写栏目和条码粘贴区,配备于所有手术器械包中进行使用。结论打印手术器械配包单便于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对手术器械的交接、清点和核对,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科护理情景教学过程中以融入关怀护理的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系2013级护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情景教学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关怀能力总分、理解和勇气维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情景教学中设计关怀护理内容,有助于提高护生关怀能力。

  • 标签: 内科护理 关怀护理 情景教学
  • 简介:摘要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 标签: 肿瘤治疗 pH响应性纳米载药胶束 设计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的门诊就医流程给患者和医院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从门诊收费环节入手进行流程优化。方法利用“银医一卡通”系统实现医院与银行业务的对接,完成患者信息的自动获取,合理合规管理患者资金。结果大大缓解门诊排队挂号缴费压力,节约医院管理成本。结论患者接受度高,医院银行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为医院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 标签: 银医一卡通 门诊收费模式 流程设计 系统实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置入物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骨折 钢板螺钉置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制作个体化导向模板,实现个体化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患者纳入A组,编号为偶数患者纳入B组。A组CT数据使用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并设计导向模板、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B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复位固定时间、术中是否调整克氏针、B组克氏针使用数与虚拟设计最佳置入数等。结果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25.66±3.67min)小于B组(38.66±9.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未行克氏针调整,B组有4例进行了调整。B组打入克氏针实际数与设计数差值最小为1,最大为3,均值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质量。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格式规范化观察维护记录单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日常维护护理,记录贯穿于护理记录中,实验组3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新设计PICC置管观察维护记录单给予护理观察及维护记录;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维护质量。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发生相关问题少,留置时间长,维护观察能保质保量完成。结论PICC置管观察维护记录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减少工作疏漏,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记录单 观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