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皮肤特点以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不同年龄人群的皮肤特点,并根据相关知识指出护理要点,给予皮肤最好的保护。结果通过根据不同种类皮肤的特点,针对性实施相关护理,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结论根据皮肤的特点是是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保护皮肤,避免发生一系列疾病,在实践中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皮肤护理 针对性护理 预防疾病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经产妇在生育群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高龄和低龄经产妇成为两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年龄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妊娠及分娩,产生不良结果增加。应提高对不同年龄再生育妇女的重视,做好孕产期系统管理,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经产妇 妊娠合并症 年龄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不同的年龄将她们分成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回顾性分析她们在临床上的病理特点。结果经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期、乳腺肿瘤分子标志物分型上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不是很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同的年龄,35~69岁之间女性患乳腺癌的机率是比较高的,且以II期较多,因此,临床针对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需要对这些问题特别注意。

  • 标签: 不同年龄 女性乳腺癌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高、低龄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增强临床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搜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120例HF患者资料作观察统计,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分为高龄组(≥80岁)、老年组(≥60岁且<80岁)和成年组(<60岁),分析三组的临床特点。结果高龄组由于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气候变化、不稳定高血压及其他因素诱发的概率相比其余两组均显著提高,而由于劳累诱发的概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由于呼吸道感染诱病的概率相比成年组高,由于劳累诱病的概率则低于成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老年组及高龄组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呼吸困难,分别占%、%和%,其次为咳嗽,分别占%、%和%,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同,诱发HF的因素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一旦罹患HF,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临床需充分结合患者年龄特点加以区分,从而提高对HF的诊疗水平。

  • 标签: 年龄段 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防治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患病级别及治愈时间。方法将89例患者分为3个年龄组。第一年龄组18-30岁,第二年龄组31-55岁,第三年龄组56-74岁,分别于置管后24小时内,采用无菌换药法进行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结果高年龄组发生静脉炎的比例高,并且静脉炎治愈时间较长;经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们在护理及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过程中,对年龄高患者要特别重视护理及观察,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HBV感染情况以及HBsAb水平状况,为乙肝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3年1—10月在某院进行乙肝五项体检的人群,分6~7岁、18~20岁及22~60岁三个不同年龄各抽取600例共1800例,用ELI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中6~7岁组感染率最低,HBsAb的百分比也是最低,18~20岁组HBsAb的百分比最高,22~60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随着出生年代的后移,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高,乙肝感染率逐渐降低。加强HBsAb水平监测和及时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另外,阻断母婴传播是未来降低乙肝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不同年龄段 体检 乙肝五项
  • 简介:摘要目的查询剖析不一样年纪妇人阴道炎盛行情况,讨论导致阴道炎感染的各种因子。方法对妇科门诊386例病人按年纪分成9个组,分别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惯例剖析、查找霉菌孢子和滴虫,一起用细菌性阴道病疾速查看卡和查找头绪细胞,两者均阳性,即以为细菌性阴道炎(BV)阳性。结果386例病人中103例BV阳性和找到头绪细胞(26.7%),检出霉菌孢子和滴虫者分别为45例(11.7%)和12例(3.1%),其间混合性感染12例(3.1%),各年纪组间霉菌和滴虫性感染率区别无显著性(P>0.05),而BV感染率区别有显著性(P<0.05),尤以50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纪BV感染率较高。结论多见的病原菌感染率显着低于时机病原菌,可能与年纪有关的生理要素以及个人行为要素有关。

  • 标签: 同年纪段 城乡女人 阴道炎 盛行病学查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将其分为<30岁组(28例),30-60岁组(50例)及>60岁组(32例),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生存质量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年龄越大,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越低。结论患者年龄越大,其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就越差,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便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不同年龄段 心脏介入 术后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40例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将240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3组。将三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指标、分子分型进行比对。结果青年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指标均与中年组和老年组进行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三组乳腺癌患者之间对比分子分型差异较大(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乳腺癌患者之间对比各项指标(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指标以及Her2、基底样型两项分子分型)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具有差异性。

  • 标签: 乳腺癌 不同年龄段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层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小儿厌食患儿69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3岁组、3~6岁组以及6~8岁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6~8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1~3岁组以及3~6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厌食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值得普及。

  • 标签: 小儿推拿 小儿厌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随年龄的相应变化,以期使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医生对结肠镜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中符合标准的病例(共3650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组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结果结肠癌、直肠癌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论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率较中老年明显高,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 标签: 结肠镜 结直肠癌 结直肠息肉 检出率 年龄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中抽取66例作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不同分成少年组(n=22)、壮年组(n=22)、老年组(n=22),统计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并评估其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少年组、壮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后,少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高,且少年组、壮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老年组,其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年龄为影响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对其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从而提升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年龄 心脏介入术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液基细胞检查联合HPV-DNA检测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155例已进行细胞学检测、HPV-DNA检测,阴道镜引导下活检的患者,对范围内的病例分组为<30岁、30~50岁、≥50岁3个组别,对三组病例的三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三组患者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结果在<50岁的年龄中,HPV-DNA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液基细胞学(<30岁81.14%VS66.69%,P<0.05;30~50岁77.18%VS68.01%,P<0.05)。在所有年龄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显著高于HPV-DNA检测(<30岁67.76%VS50.3%,P<0.05;30~50岁74.83%VS62.66%,P<0.05;≥50岁64.76%VS55.74%,P<0.05)。各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在小于30岁的年龄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54.38%,HPV-DNA检测为48.47%),阴性预测值在30~50岁的年龄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86.73%,HPV-DNA检测为88.47%)。在不同年龄中,液基细胞学和HPV-DN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30岁92.28%,30~50岁92.17%,≥50岁92.3%)和阴性预测值(<30岁88.97%,30~50岁94.46%,≥50岁9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方法选择中,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具体分析。HPV检测具有更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细胞学检查方法特异相对较高,灵敏度较低。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以有效的避免漏诊和误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宫颈上皮内肿瘤 液基细胞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阴道镜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层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份-2016年12月份接收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70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2岁组、2~3岁组以及3~5岁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3~5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1~2岁组以及2~3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普及。

  • 标签: 小儿推拿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海市宝山区某中学学生牙周状况进行普查,分析目前中学生口腔牙周状况,为提高中学生口腔预防保健提,以便为在中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在侧灯照明下,用口镜、探针进行检查。调查人员为同一名口腔全科医师,对1667名学生牙周状况普查,只要发现口腔中有三个牙位的龈缘充血、红肿,作为患病检出率,并作为统计指标,本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论中学生的牙周卫生状况比较差,牙龈炎的患病率达47%,牙周病的需治量很大,需要提高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应该加大力度进行专业口腔卫生保健的宣传指导,纠正同学们的不良卫生习惯,并鼓励同学们早期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收集的1841例角膜异物进行讨论分析,为减少角膜异物发生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就诊的1841例角膜异物病例,采集病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将病例分为16个年龄,0-5岁(包括5岁)为一个年龄,6-10岁(含6岁与10岁)为一个年龄,依次类推,直到76-80岁年龄,统计每个年龄一年中发生角膜异物的人数并分析。结果21-60岁(1677只眼)占91.10﹪,小于20岁(76只眼)占4.13﹪。大于60岁人群(88只眼)占4.78﹪。31-35年龄共311人,占16.89﹪。结论阜康市角膜异物主要发生在青壮年。

  • 标签: 角膜异物 年龄 阜康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父母的年龄情况及父母年龄的差异对早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8月出生的100例单胎早产新生儿与100例单胎足月新生儿的病例资料。结果父亲年龄在18~24岁和36岁以上早产发生率高,分别为73.7%、61.8%,其中父亲年龄在40岁以上的早产发生率高达80%;父亲年龄在18-24岁、40岁以上与父亲年龄在25~29岁之间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χ2=6.77,P<0.01);母亲年龄在18~20岁和36岁以上早产发生率高,分别为66.7%、73.1%;母亲年龄在18-24岁、36-40岁与母亲年龄在25~29岁之间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χ2=10.5,P<0.01)。结论以生育年龄考虑,父亲在25~35岁生育,母亲在25~29岁生育发生早产的风险相对较低。

  • 标签: 早产 相关因素 父母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发病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定位肾结石发病的高危人群。方法对100例确诊为肾结石的患者,就其年龄、性别的相关性,通过分组资料算术均数求得发病平均年龄数及不同年龄构成比,再通过?2方检验分析,找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发病的差异性(P<0.05差异明显,P>0.05无差异)。结果肾结石发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30~40岁青壮年多见,并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人群。结论加强中青年人群泌尿系结石的监控,提倡劳逸结合,多饮水,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利于预防肾结石的形成。

  • 标签: 肾结石 劳逸结合 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