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部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头部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基础护理、疼痛、皮肤以及心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后32例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32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综合护理后,患者治愈18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水疱及疼痛护理等方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头部 带状疱疹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方法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神经根阻滞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带状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X2=5.46,P=0.019<0.05;止泡、结痂、皮损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5.38,14.89,10.07,P<0.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t=30.82,16.31,P<0.001。结论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辅以神经根阻滞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是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带状疱疹对患者神经根的伤害,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及时性,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病好发于免疫力底下或无免疫力的人群。结论a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优于其它药物。

  • 标签: 带状疱疹 a干扰素 神经根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器官移植中心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3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表现为寻常型,15例为特殊型。6例合并局部细菌感染,8例合并全身性感染。所有患者皮肤带状疱疹恢复良好,3例因同时伴有其他严重感染死亡。1例合并角膜疱疹者恢复较慢,恢复后视力未受影响。3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易并发带状疱疹。其表现常为特殊型,或不很典型,病情常较重,病程也较长。肾移植术后发生的带状疱疹易累及非典型部位或合并其他感染,并出现相关治疗并发症等。护理过程中除加强局部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外,尚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继发或合并感染、移植肾排斥反应等加强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带状疱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本院收治9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服药护理,并疼痛持续时间进行评价。结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持续时间、睡眠时间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护理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护理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即针灸、中药内服外敷、毫米波辐射治疗及情志、施药、饮食护理。结果32例中,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护理能有效缩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病人的疗效的作用。方法把我院收治的32例带状疱疹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积极配合医生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前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者则实施传统护理,即进行健康教育与皮肤创面护理;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出很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病人的疗效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带状疱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带状疱疹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88.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护理干预 门诊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征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近年来伴有神经痛的带状疱疹患者,总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特征以及其预防措施。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当今其发生概率日益增加,疼痛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一定措施,可达到一定预防效果。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临床特征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再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恩再适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水疱减轻或消失、结痂时间、疼痛减轻或消失时间以及水疱消失但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例数等四项变化情况。结果恩再适在疼痛减轻或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和疱疹后遗神经痛例数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再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恩再适 带状疱疹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与康复理疗科门诊及住院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雷火灸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雷火灸选在有皮损周围部位及在合谷、太冲、丰隆穴、及皮损局部上方2-3cm悬燃,以皮肤能感觉到灼热,但不能炀伤,皮肤被艾条烤的发红即可,每次每部位悬灸约5-10分钟,每日1次。配合药物美洛昔康片及甲钴胺。对照组用药物美洛昔康片及甲钴胺。结果雷火灸组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面积、睡眠质量评分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综合疗效评分都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理想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雷火灸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局部皮损痊愈后局部神经痛迁延不愈的症状,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此病为皮肤疱疹愈合后,部分患者遗留下顽固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凡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者被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本病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年量较大的病人,其发病的几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而且治疗起来相当困难,很多药物及治疗方法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更好地、更快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静脉使用更昔洛韦、麦通纳治疗组采用浮针针刺穴位。结果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能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浮针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64例带状疱疹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对照组只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昔洛韦 西咪替丁 联用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30例)和对照组2(30例)3组,分别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膦甲酸钠联合、膦甲酸钠、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l有效率73.3%,对照组2有效率46.7%,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带状疱疹 膦甲酸钠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中78例作为研究组,另7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2%,对照组为89.3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5.33%,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肋间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的发病特征进行一个深入分析,同时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一个观察,旨在对其进行一个深刻的认识,予以临床推广。方法笔者选取其所在医院11例带状疱疹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经过中医辩证后施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结果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患者疱疹干涸的时间在4-8天,平均6天;神经痛的消失时间在7-45天,平均27.3天;肌麻痹症状的消失时间在16-43天,平均27.09天。结论利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其肌麻痹症状最短在16天可消失,最长在43天可消失,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 补阳还五汤 肌麻痹 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