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对提高产科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5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传统的接生技术,对实验组产妇进行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侧切例数、会阴Ⅱ度裂伤例数、新生儿窒息例数(6例、2例、1例)与对照组产妇(15例、9例、3例)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产妇的会阴伤口的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2.44±0.49)d、(3.01±0.22)d,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的效果较好。

  • 标签: 导乐式 无创接生 产科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慢性肾衰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治疗的87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29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33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25例。结果治疗8周后,HDF组和HP组患者的FGF23、PTH、BUN、Scr、β2-MG水平均低于HD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能够更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FGF23、PTH水平

  • 标签: 血液净化 慢性肾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乳酸动态水平与5岁以下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岁及以下的重症肺炎患儿80例进行本次研究(研究组),根据治疗情况与预后分有效组和无效组,另纳入普通肺炎患儿40例为对照(CK组)。检测比较各组的血乳酸动态水平及对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80例重症肺炎患儿治愈63例,无效17例。CK组患儿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同期的有效组与无效组重症肺炎患儿,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在各时段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无效组在各时段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有效组。结论密切关注与监测血乳酸动态水平及24h乳酸清除率,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预后。

  • 标签: 血乳酸动态水平 重症肺炎 病情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地的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分析,对其铅中毒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来我院体检儿童采集的肝素抗凝血进行血铅含量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本次共检验儿童200例,血铅水平平均为56.7±1.63μg/L,其中血铅水平在100μg/L以上的儿童共有13例,其超标率为6.5%,男女童的铅中毒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的血铅水平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男童的铅中毒比率明显高于女童,在临床上应该加强重视。

  • 标签: 血铅水平 儿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及生化指标将103例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分成营养风险组(53例)例及营养正常组(50例),测定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营养风险组BMI、AC、CC、ALB、HB水平均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而TP、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营养风险组FT3FT4TSH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3,P<0.001)。结论营养风险组甲状腺激素水平较营养正常组有明显的降低。

  • 标签: 老年人 营养评价 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不同肝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探讨不同肝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所选病例均为2015年3月-2015年8月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的同类型肝病患者及此期间前来查体健康者,分为肝炎组(32例),肝硬化组(20例),肝癌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门诊查体健康者40例。本次观察67例各种肝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然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肝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数据处理可以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来说,甲状腺激素在肝病基础上可出现低T3、T4、FT3综合征。结论T3、T4对于肝病患者,不失为反映肝损害程度及判别预后较灵敏的辅助指标。测定肝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肝病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出现血脂异常现象及关联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来研究和判定造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通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且服用药物时间超过半年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400位,对患者血脂的各类指标进行测定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测定中患者出现血脂异常现象的人数为91位,占总比的22.75%(91/400);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患病时长是否超过15年来分为两组,结果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服用的抗神经病药物中,对患者血脂水平造成异常,现象最为明显的是氯氮平,再者是利培酮与氯丙嗪。结论血脂异常的发生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普遍的现象,血脂异常的出现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且血脂异常与患病时长及使用的抗神经病药物等因素都有所关联,医师对此类情况应予以重视,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患者 血脂 抗神经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脂浓度的变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7例,对入组患者进行血检,记录患者血浆中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TC、TG、HDL-C、LDL-C以及Hcy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变化,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TG、HDL-C与Hcy具有相关性,而HDL-C与Hcy呈显著相关(r=0.160,P<0.001)。结论血脂指征中HDL-C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较强,可作为目前诊断中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血脂浓度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含量 相关性分析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母亲在怀孕期间体内如果一种特定的维生素B3衍生物水平较高,那么新生儿到12个月时得湿疹的风险相对较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细菌种类及不同感染部位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我院ICU细菌分离阳性患者,统计各类标本送检阳性率、病原学标本送检当日PCT水平。比较标本送检阳性率,PCT水平与菌种及感染类型关系。结果(1)痰标本细菌阳性分离率最高,其次为血标本。(2)本院细菌分离率前5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葡萄球菌属。(3)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相同细菌感染的肺炎患者。(4)本院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PCT平均>100ng/ml。结论我院ICU重症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CT越高提示血流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当PCT>100ng/ml,需考虑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探究患者血压节律及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65例经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65例颅脑正常者为空白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压进行监测并分析其血压水平、节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较空白组高血压患病率高,P<0.05;观察组晨起血压、夜间最低血压、白天血压、夜间血压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易出现高血压、血压节律失衡,有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 标签: 血压水平 睡眠呼吸 暂停 血压节律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与其肥胖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以某幼儿园的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BMI指数(包括父母亲)筛选出肥胖儿童,共33人作为实验观察组,并选取3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儿童尿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和原始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两组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肥胖儿童尿液中Fe、Zn、Cu的水平分别为26.7±11.3μg/dl,39.4±23.1μg/dl,1.9±0.8μg/dl,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1.9±22.7μg/dl,84.7±19.3μg/dl,51.4±3.6μg/dl),实验观察组的儿童尿液中Fe、Zn、Cu的水平与他们自身BMI指数呈负相关。实验观察组的肥胖儿童BMI指数与其父母亲的BMI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尿液中微量元素水平与儿童肥胖之间有由着紧密的关系。肥胖越严重,BMI指数也就越大,微量元素水平就会越低。而且儿童肥胖以及肥胖程度还与他们父母有着不可缺少的关系。

  • 标签: 儿童肥胖 尿液检测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降钙素原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36例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KD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观察两组患者体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阳性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PCT可作为CKD感染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且无感染者PCT水平亦高于健康人群,可作为CKD诊断的辅助性指标。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降钙素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氨酶水平检验结果对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54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转氨酶水平与升高人数。结果观察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率为59.26%,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率为57.41%;相较于对照组而言,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转氨酶水平方面,观察组的AST与ALT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脂肪肝时,可对患者进行转氨酶水平测定,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转氨酶 生化检测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结肠癌术后血糖控制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切口甲级愈合者为对照组。将患者术后不同血糖水平作为暴露因素(7.8~10.0mmol/L与<7.8mmol/L;6~7.8mmol/L与4~6mmol/L)。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糖控制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下,血糖控制在<7.8mmol/L是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手术时间较长、贫血、急诊、低白蛋白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手术时间较长、急诊、低白蛋白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糖水平6~7.8mmol/L与4~6mmol/L相比较,切口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结肠癌术后血糖应控制于7.8mmol/L以下,并且不要求严格控制于6mmol/L以下。

  • 标签: 血糖 切口感染 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等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评价NT-proBNP在心功能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2017年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92例患者(其中,心功能I级9例,II级34例,III级26例,IV级23例)和30例对照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分析不同程度心功能受损患者中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探索血浆BNP及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受损进程中的作用。结果不同心功等级的患者血浆中NT-proBNP浓度不同,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也随着增加(F=11.80,P<0.001)。结论血浆NT-proBNP的浓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相关,可作为疾病进展的监控指标。

  • 标签: NT-proBNP 心功能不全 监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及血浆Hcy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检测86例脑梗塞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者的MTHFR基因,并测定两组的血浆Hcy水平,比较两组间MTHFR基因型和Hcy水平。结果78例脑梗死患者中MTHFR基因型为CC、CT和TT分别为65,12,和1例,频率分别为58%、36%和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6%和24%。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16%和1%,C、T等位基因频率为分另别为91%和9%。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间的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THFR基因型与脑梗塞无相关性,但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塞一个潜在的遗传候选因素。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梗塞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 标签: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脂肪肝患者为实验组,另选我院在此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进行检验,观察各组患者的检验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各组患者进行检验后,实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检验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差异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转氨酶水平检验进行检验的效果较好,不仅降低了误诊情况的发生,而且对脂肪肝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转氨酶水平检验 脂肪肝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的发病以及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NIHSS评分分为轻度、重度二组,并与同期的5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对照组),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脑梗塞患者同型半管氨酸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病情越重,同型半管氨酸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的发病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NI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当成实验组,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A和实验组B,另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Hcy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A的血清NO、eNOS、BI评分均显著高于实验组B(P<0.05),血清Hcy水平、H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B(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缓解,让血清Hcy水平降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