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由于先天原因男婴和女婴的生理构造的不一致,女婴儿的生理变化比男婴儿复杂很多,尤其是女婴在母体内带来的孕激素及雌激素对新生女婴的刺激,会造成性器官一定影响。由于母体内带来的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影响,出生的女宝宝在女性性器官会出现一些与年龄不一样的表现,比如阴道流血(假月经),阴道口出现类白带,乳房长大并流乳汁,外阴肿胀等。

  • 标签: 新生女婴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科是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之一,因为新生儿年龄特殊,病房又无家属陪护,而且大多是病情变化快的急重症患儿,护理风险就相对比较高,即使是基础的护理工作也有可能带来风险。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医院可以针对各种风险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甚至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在危重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NICU的危重新生儿进行皮肤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监护病房内新生儿皮肤受损率由33%下降到17%结论使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实施预见性皮肤护理,对于降低危重新生儿皮肤受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风险评估 危重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降低新生儿采血过程中溶血样本发生率的临床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院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新生儿采集两管血液标本,一管为对照组,另一管为观察组,将观察组的标本人工溶血,比较两组的促甲状腺球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液标本中FT3和FT4的含量远低于观察组血液标本的含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血液标本中TSH的含量相差不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血液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提高采血技术,减少溶血标本。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标本 采血技术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骨折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1例新生儿骨折的病历资料。结果31例中29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后自动出院,未出现断端错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早期发现骨折及时治疗,重视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体检,精心护理是恢复的关键,同时作好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新生儿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对窒息新生患儿复苏后的护理经验,有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窒息新生患儿复苏后的护理过程,探讨总结护理经验。结果42例窒息新生患儿经积极复苏抢救、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41例患婴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新生女婴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达97.6%。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除了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外,做好复苏后细致的各项精心护理工作,对杜绝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复苏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体会。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中选取74例分析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ABCDE抢救护理措施。结果两组均没有出现死亡,通过Apgar评分比较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窒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就是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并通过次方式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护理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阐述了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国内外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研究范畴,并以此为鉴,对我国培养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进行类分析,从而为我国培养新生儿专科护士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发展。

  • 标签: 新生儿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出生的7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儿都实施对症药物治疗、心肺复苏、保暖、呼吸道清理以及辅助建立呼吸循环等干预措施,观察抢救护理的效果。结果经过有效的抢救护理之后,76例患儿有2例死亡,其余患儿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对于新生儿患儿来说,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实施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大大提高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患儿 抢救 护理干预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科对新生儿采用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所对应的护理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查阅对比相关文献资料,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结合有关证据分析,做出评论,得出结果。结果影响新生儿静脉给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循证护理理论的应用能够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至8.75%。结论循证护理理论应用于静脉给药中,能够加强科室用药管理水平,提高护士对于新生儿的用药专业知识的认识,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业务水平,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给药 循证护理理念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71例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使用母乳喂养,对照组组患儿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新生儿抚触、游泳护理、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值、首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温习近15年新生儿抚触相关文献,进行统计、整理。结论新生儿抚触简便、易行、益处多,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支原体肺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中,痊愈33例,占63.46%;显效16例,占30.77%;总有效率为94.23%。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对新生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缓解急性症状,缩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以及热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支原体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整体措施,对新生儿的窒息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原因及抢救护理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救治的7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回顾性分析76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造成窒息的原因,并总结其抢救护理措施。结果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是脐带过长、宫缩过强、胎盘功能不全、胎心窘迫、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巨大儿等因素。针对新生儿窒息应以预防为本,及时采取多项措施预防新生儿窒息,并进行早期预测,一旦发生窒息要及时行复苏、保暖、吸氧等抢救护理措施。结论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要做好预防性护理工作,一旦发生窒息,要及时行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抢救护理 胎膜早破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90例新生儿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重视交叉感染预防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交叉感染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院内感染,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染原因的调查,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母婴同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病区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新生儿沐浴室管理、新生儿皮肤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健康教育是降低新生儿脓疱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院内感染 新生儿脓疱病